妈妈常跟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憨人的药。
我对于读书这件事,只听得其意,未领悟到其本质。
10年前,凭着一时兴趣或热门,会买回来几本书,偶尔读一读。过后又不知道扔到哪个角落了。打扫房间再找出来时,发现书页边角已经发黄和斑斑点点。翻开封面,看到当时购书记下的购买日期,发现已然过去了好几年,心里生起了一丢丢浪费了大好时光的歉疚。
3年前,重新起心好好阅读,计划一年读100本书,一拍脑袋就定下这个宏伟数字,细算下来,相当于3天要读完一本,这种速度我从来没有借鉴意义,也没有曾经达到过,但真的神奇,看到100这个数时,就像是为了考试得分一样的兴奋,目标有了,但没有行动,不过我成功的买回来了100本书,还为此换了一个大书架。看着书架的书越来越多,我读书的速度却越来越慢。我开始焦虑,不知先读哪一本好。
2019年初搬家,最重的家当是5大箱书。不行,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把那5大箱囤积的书消化掉。我开始如何消化的方法,扔太可惜,读又读不动,学学别人怎么读吧。这时我发现了线上读书会,在线上和伙伴们共同读书,监督进度,分享收获。我想这个方法适合治疗自己的惰性,于是加入了。线上读书会是有任务的,群主要求每天用清单法写读书心得,一天一本,用清单式输出法倒逼输出。
没有想到,在任务的压力下,几年也没读完几本书的我,可以完成一天读一本还写出读书笔记。恍然,读书是有方法的。 为了搞清楚清单法,我又去读了《清单革命》,疑问点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带着疑问和渴望去阅读,是可以解决问题,并且获得知识的。不知不觉间为期10天的线上读书会结束了,我读完了10本书,也写了10篇读书笔记。每一本看到书名,我就可以回忆起书中带给我最深刻的知识点。
就这样,我开始对自己的阅读行为重新审视和纠正。我开始自觉阅读。《如何读一本书》告诉我,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开始对囤积的书进行层次分类,哪些需要深读,哪些适合浅读即可。每读完一本,我都坚持写读后笔记。
一次活动上,一个朋友说最近也不知道读什么书好。问我有什么书推荐,但自己阅读速度很慢,都是逐字读。于是我给她推荐了《如何读一本书》,她后来告诉我,真的非常有用。阅读方法真的很重要。读后笔记和分享也非常重要,知识在分享的过程中,在大脑里又反馈了一次,强化了记忆。
回顾就要结束的2019年,我发现今年已经读完了20本书,自己知识的储量也提升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更新了。当身边有朋友遇到困惑时,我好像都可以从脑袋里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来自于哪本书,哪个知识点。
我不再茫然去定一个数字目标了。为了学而读,为了成长而读。问题-阅读-分享-运用-精进。这就是阅读成长的最佳过程。我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阅读提炼知识点开发培训课程,给学员们上课了。而未来三年的计划,我有了更大的目标,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这巨大的收获,源于我没有放弃掉那些被囤积的书,在读书会里学习到了成功的方法。也要谢谢书,没有放弃我。现在,我终于领悟到妈妈告诫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靠近光,照亮自己;传递光,照亮别人。好好阅读,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