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小区里有不少小学生没日没夜的吵闹,有些反感的同时,竟也有些怀念起这种肆无忌惮、只需友情相伴的童年时光。
每天一大早,隔壁幢小朋友就隔着大马路喊对面楼的小朋友,两人一呼百应,往往只是一声吆喝,整个小区的小朋友就都被他们喊了出来,然后众人碰头,一玩就是一整天。
大热的天,骑个脚踏车,满头大汗,不知疲倦。
不少成年人一定想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这些孩子非要站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是空调房不舒服?还是冷饮不好吃?
当然,百思不得其解是成年人的日常。
结伴瞎玩通常是小朋友的乐趣所在,一旦玩起来短时间别想停,你也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反正他们就是会茶饭不思。
下午五点半准时,某位小朋友的奶奶也会像那些小朋友一样,隔着大马路喊自己的孙子,“xxx、xxx,回家吃饭!”
他的大名,也许已经是无人不晓了吧。
今天吃饭的时候,我妈提起一个认识的朋友,说她家的女儿15岁,最近正在准备考钢琴10级。我吃着碗里的饭菜,漫不经心的来了一句:“嗯,蛮厉害的。”结果我妈来了一句,“他们家最近买了一架18万的钢琴。”
“什么?18万?!”
对的,我吓到了。
一般来说,我身边学钢琴的朋友,家里都是买的上万的钢琴而已。
18万,那可是普通人家买一辆小汽车的水准了好伐。
我觉得夸张的同时,又开始对那个家庭产生了好奇。
人嘛,一旦听到什么令人咋舌的消息,总会精神百倍嘛~
据说,她女儿从4岁就开始学琴,小小年纪颇有天赋的她是同级人中最先迈入考10级门槛的孩子。而她之所以被她妈妈拿出来炫耀,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
父母在她身上投注了太多的钱力和心力,甚至用买房的钱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才干,这么尽心,必须拿出来说一说才痛快。
这么优秀,是得拿出来遛遛,值!
我妈当时问了一个所有人关心的点。
“孩子学琴是好,但会不会耽误学习啊?”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这位小女孩光一个暑期就花掉了20000元的补课费。这还不是全部,她妈妈习惯性找一对一的家教补习,孩子哪里跟不上就专攻那里,一节课通常是400起步。
听到这里,我有些吃不消了,但这可能算不得是最多的,毕竟现在家长教育小孩,那可都是拼了血本的。
这时候,我妈又有疑问了。
“那她每天时间被排得这么满,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她不会吵着要出去玩吗?”
对啊,15岁,正是朋友、姐妹一大堆,逛吃逛吃的美好年纪,偶尔放松,人之常情嘛~
可是,她妈给出了一个灭霸般存在的答案——
“她不知道什么是玩。”
呃......是么。好的。
最近手机旅游APP总是发来广告,无非就是机票打折啦、酒店促销啦......寒假发、暑假也发,目的就是煽动躁动的游客外出旅游。
看得烦了,卸载的心都有了。
这天,APP又发了一条推送,但是跟平常的内容不同,这是一条关于夏令营的推送。
夏令营?
自从大学毕业,夏令营这三个字好像就是跟我完全无关的存在了。
推送给我?
很好,本着人老心未老这条至理名言,我大大方方的点开了推送通知。
“7天军事夏令营,战区军事训练营——3580起/份”
“全英语美式户外,7天给孩子一个真正难忘的暑假——7999起/份”
......
列表的选项有很多,看得我简直是一个心痒难耐。短短7天时间就可以让孩子学到:勇气、合作、互帮、互助、成长......
那么多那么多的好处,我真想送我孩子(oh不,年轻未婚,我还没有孩子。)那就侄子(他也是个baby,好像年龄还不够。)去。
反正就是想想,想想又不要钱。
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说过,当今社会,孩子的钱最好赚,但是,很多商家夸得天花乱坠的东西却不见得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夏令营,真的有必要让孩子去参加吗?放假两月,孩子难道不是更希望和父母简单的去旅个游、作个伴吗?
我并不是反对孩子去参加夏令营,如果家庭需要,那当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选择只是父母做的,很多时候还是先问问孩子吧。
就比如旅游APP上强调的,活动价格会因待遇而上涨。
嗯......所谓待遇,是不是反而对这种活动起了一个反效果呢?仁者见仁,也许训练营的主旨真的有些让人看不真切了。
不记得是昨天还是前天,微博热搜有一个话题#幼儿园禁授小学课程#我本来没什么太大兴趣,结果点进去一看,突然就产生了一个疲倦的想法。
·严谨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这五条规定,实在是再合理不过了,结果还是有很多家长表示抗议。
为什么说我疲倦。
教育局的新规定引来许多家长的反对,热搜的评论下都是不满的嘘声。有嘲讽状的“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这不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吗。”也有责怪状的“上幼儿园之前没上学前班,现在家长都后悔死了,孩子在幼儿园跟不上,现在每天辅导到十一二点。”相比之下,投出赞成票的反而占了少数。
这些热议让我深感意外。
回想我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每天都在玩,作业每天晚饭前就做好了,余下的时间背背课文和英语单词,生活惬意,成绩理想。
怎么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争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让人听了腻歪,细品又无比正确的话。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有些心疼现在的孩子罢了。
那个15岁的女孩,竟然从不知道“玩”是什么;那些被送去夏令营的孩子,连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是奢侈;那些为了跟上幼儿园的进度,提前被安排接受补习的宝宝......
你们的童年真的有些可惜了。
这个时代,拼娃炫耀成了家长的习惯,孩子聪明可爱是必须,懂的要比同龄的多、会的要比同龄的多、分数自然也是要比同龄的多。什么都要抢先一步变成了无数家长的习惯,他们以此为傲、绝不变通。
当我面对那些家长的时候,我的内心通常会出现两个理智的分析点。
一、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早早的就学会了自律,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对于安排行程早已是信手拈来。懂得合理安排时间,无论是学习或者工作,这份好习惯都会为他们的将来带来不错的收益。
二、被长时间压迫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感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被逼着做不喜欢的事,无法反抗,就好像一根弹簧一样,弦绷得太紧终究会断。等到那一天来临,家长和孩子都会束手无策。万一在此时间正巧遇上了让人头大的青春期,再加上逆反的心理,他利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排解压力,后果可能就成了我们无法想象的了。
我不知道那些家长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孩子小的时候听话,那绝对是一件好事,那他长大了呢?
如果他习惯了逆来顺受,在该交朋友的年纪选择独处,在该放肆玩乐的年龄被迫压抑,时间久了,他难道就不会丧失了自我,无法再融入社会,变成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而与这大千世界格格不入吗?
那个时候,人格健全的他终于学会了自主思考,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发觉自己的灵魂是空虚的,他没有回忆、没有念想、没有童年,一晃二十几年,匆促就过了......
他们真的存在,只是没了童年的他们,不屑与人去说而已。
所以我想请一些家长们,试着听听孩子的声音,他想要的未来,究竟是才华横溢?还是洒脱自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