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始于缘分,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朋友不在多少,真心就好,感情不在于长久,真诚就好。”
来往皆是客,聚散总随缘。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人与你相伴一生,有人与你相伴一程,而更多的人,只是与你擦肩而过。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所有的离开皆因缘尽。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害怕冷落了谁,得罪了谁,所以常常思虑周全,甚至委屈求全。
年纪大了才想明白一个道理:与人相处,随心即可,不必取悦,不必迎合,不必强留,合得来就靠近,合不来就远离。
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三观不合。
缘分决定了我们会遇见谁,三观决定了我们会留下谁。人生路有很多条,三观决定了一个人会选择哪一条,很多人会在行至半路,跟你分道扬镳,不必挽留,不必遗憾,祝福就好。
作家苏苓说:
“遇到跟自己观念不和的人,就把距离拉开一点,冷淡一点也无所谓。没必要去敷衍,更无需去强融,保持距离,各活各的,大千世界,有些人只适合做平行线。”
同频共振的人,总会聚到一起;能量相斥的人,再近也会离散。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不同,不必强留。
再亲密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分寸感,是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关键。亲密无间,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是没有关系。不捆绑,不期待,不改变。
你们彼此不同,但总是尊重不同,他懂你的苦衷,你知他的不易,他懂你的言外之意,你懂他的山河万里。
你们没有太多的防备,也没有很多的顾虑,有话直说,有事明说,彼此忙碌,又相互惦记。这样的关系,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一定是言语和态度,但后来让人舒服的,一定是人品和教养。
人品和善良永远是一段关系的底线,做人靠心不靠嘴,交往靠真不靠伪。真心的人,早晚都能被看到;虚伪的人,迟早都会被揭穿。生活不全是利益,更多的是彼此温暖,真诚相待。
人生一世,朋友不在数量,而在质量,朋友三千不如知己一个。感情不在长久,而在真诚。
愿往后余生,在交友的路上,只筛选不改变,只接纳不强求。与人交心,要慢一点;与人绝交,要快一点。时间漫长,山河远阔,只愿善良换感恩,赤诚换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