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林》第四十八集,箫平旌凭一己之力号令十万大军,展军旗猎猎,救朝堂与危卵之际。看着电视上跃马朝前,真是一股英豪之气在胸中。
从平旌的成长可以看到,他生于王府,长于江湖,出入于宫廷,无衣食之忧,父兄竭力护持,得以让少年心性自由生长不受压制。
鲍尔比在他的著作《安全基地:依恋关系的起源》中写到: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知道,那里永远对他敞开。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是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需要鼓励或者帮助的时候无条件的作出回应,积极干预。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朝着离安全基地很远的地方去冒险,且冒险的时间会不断增加。他们的基地越安全,对他们的需求反应越及时,他们就越发自信。
在他拿下沉船案的时候,父兄都对他赞赏有加。虽然父亲对他看起来言辞苛责,也不过是掩饰自己对小儿子喜爱而已。在他一意孤行追段桐舟受伤,父亲对他责备。虽受了伤,但父亲说伤好之后要去面壁思过。对既是对了,错也便是错了,该受的罚还是要受的。这样的界限分明,就事论事,并未对他人格做任何的贬损。平旌也就明白了自己行事的分寸,罚也便受了,受得心安理得。
在北燕王子被刺身亡,身陷囹圄的时候。父亲兄长相信他的判断,并无任何的责备,而是父子三人站在一处,共同来面对和承担因此事而来的后果。父兄给平旌做了一个榜样,也让他感受到了父兄对他而言就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一座安全基地。同时也给向往江湖悠远的想法打了一个响指。让平旌开始明白,每个人生来虽是自由之身,却也受世俗的限制。 在俗世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义务、牺牲。
在日食天机到来时,平旌想借天机成事,在他心里是知道父亲会同意他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想亲自得到父亲的首肯,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在审时度势之下,也承担了因此事将带来的结果,给远在外的小儿子做了坚定的靠山。父知子,子明白父,才让战后的父子相见那么的泪眼婆娑。
在最后一场廊下父子话别,父亲那么轻描淡写的诉说自己的身世和后事,对这人世一遭了无遗憾,也无哀怨。对平旌来说父亲已不仅仅是坐在这里的父亲,还是他自己内心里面内化的父亲,内化的安全基地。不管父亲在还是不在了,他都有一个父亲在自己心里。
如果说父兄给平旌树立了一座山的形象,那么大嫂和林奚就是环绕着山流淌的河水,共同构建了平旌的安全基地。
大嫂对平旌来说兼有母亲的意味,是容纳和包容。在饮食上照顾他,在情绪上帮他消解,在技艺上又可和他切磋。尤其是在大哥去世后,平旌深深的责备自己,对父亲的愧疚,觉的是自己使父亲失去了最爱的儿子,对大嫂的愧疚,使大嫂失去了心爱的丈夫,更使出生的侄儿不得见父。这种愧疚不断的折磨着他。他的想法便是既然大哥因我而死,那就让我成为他吧,来补偿,来替他完成他要完成的。这个时候箫平旌消失不见了,用愧疚让他和大哥还紧紧的连在一起,无法分离。
在琅琊山见到大嫂的时候,大嫂说:你大哥救你只是因为他是你大哥,他希望你好好活着,而不是活成另一个箫平章。刘宇昆在他的科幻小说《物衰》里写道:一个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所有人的命运交织成一张网,我们生命的意义,由各自在网中坚守的位置来定义。大嫂的话告诉平旌,大哥做的是他在大哥那个位置应该做的,而你也会在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帮助他慢慢从大哥的事件中分离出来。
鲍尔比说:大多数时候,安全基地的作用只是等待,但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当基地存在、长官还能发号施令时,远征军才会感到自信,才敢进军和冒险。
平旌有一个毛病是遇到事情总喜欢躲起来。小说里写道大哥总是要去找到他,帮他来化解。
知道大哥是收养的时候,跑到林奚的医馆躲起来。
大哥来接只是说:大哥,一切都没变是吗? 大哥:你想变?
大哥去世跑到军营躲起来,回来见到父亲。 父亲说:躲了一年想清楚了没有。
平旌:孩儿迁怒于林奚,推己及人父亲和大嫂一定也不想见我
在医馆林奚告诉他大哥死因,他说:我以为你懂我的。
在甘州见林奚说:林奚我不说你也应该明白我的。
我们会发现平旌期待着有人即便自己不说他也会明白自己。而大哥正是这样做的,长此以来他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事情的解决是在心里完成的,回避了现实中的冲突,因为他不知道或者说没学会如何用另外的方式来面对。
平旌还喜欢去归因,北燕王子死后,他说:如果自己那个时候能再小心些,父兄也不会要离京。
在大哥去世后对林奚说:如果不是你帮他,如果他再想一想等等。
这种如果是一种假设,假设一切可以重来,重新改写。这是一种婴儿式的幻想,是夸大自己的力量,是自恋的一种表现。
我们会发现面对同样的平旌,父亲和大哥已经习惯了和平旌那样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但是林奚却是他们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在林奚身上,平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客体经验,也帮助他从婴儿式的自恋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在大哥去世后,林奚选择告诉平旌大哥的死因。虽然遭到了平旌的指责甚至迁怒。看似一时的激怒却比隐瞒要来的真实。
在磐城相遇的时候,林奚说:你越来越像你大哥了,戳破了平旌的幻想。他便是他,永远成不了大哥。
林奚说:我们需要谈一谈。
平旌:等我们回到甘州吧。
林奚:无论你什么时候想说,我都在。
这是一个邀请,一个等待。
甘州
平旌:其实不用我说你心里都应该明白的,你甚至比我自己都更明白对吗?
林奚:我明白,在你心里与我有关的那道伤口实在太疼了,你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面对,只有把它裹起来放在一边才可以继续支撑下去。
平旌:是我太过怯懦,但我确实无法面对,所以只能选择更容易的事来做。
林奚:不,不是这样的,消极、颓废和自暴自弃才是最容易的事,你决定要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
林奚在不断的将平旌无法说出的感受,用语言的方式帮助他描述出来。同时也在教会他怎样去描述自己的感受。
平旌:你能再给我一些耐心吗?
林奚:你什么时候准备好面对了,我都在。 这又是一个邀请,一个等待。
老王爷的灵堂前
平旌:大哥的事我没有资格归罪你。
林奚:你的理智告诉你指责我是不公平,可是你的心头的怒火就是不肯平息。
林奚继续将平旌内心无法用言说情绪体验用语言帮他描述出来。
林奚:你回答我,你回答我就等于回答了你自己。
继续邀请。
平旌:你太残忍了,你做的事情对我太残忍了。
在林奚的等待和不断的邀请下,在平旌不断的去试探这个安全基地是否安全下,在林奚持续的帮助他将自己内心情绪言语化之后,平旌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自己一直不敢面对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
林奚:继续说吧,把你心里想说的都说出来吧。
继续用不加评判的语气邀请,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存在,没有因为此事自己受的委屈而埋怨。只是在涵容。
平旌:如果大哥还活着现在一定不是这样的。如果他再想想,如果不是你帮了他。
林奚:你再思念他,他也回不来了。
这是你大哥的选择,他没有遗憾。
直至今日,你都没让他失望过包括老王爷,蒙姐姐,北境军民。
林奚的话让平旌卸下自我责备,对他取得的成就确认。这些话是林奚用语言将平旌心中的幻想现实化。平旌从这些话里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宽恕和承认。
林奚: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吧。
这样的几个“放下吧”即代表了大哥的允许,也代表了父亲的允许,他自己的允许。
平旌颓然倒地,那个假装的夸大的自己终于在和现实的交战中败下阵来。同时那个真的自己生了出来,那些眼泪和哭泣是对自己也是对父兄的告慰。
元时来祭拜老王爷
平旌对元时说:今日我才明白这世上发生的所有事有一些事可以挽回的,但另一些无论你想多少个如果有些如果都还只能接受。
这句话表明了平旌开始完成对客体丧失的哀悼和对现实残缺的接受。
在平章墓前
平旌:一个人终究不能完全活成另一个人的样子的,你也不希望这个样子。
经过三年的守孝期间,平旌完成了自我的内心整合,终于成长为了他人可依靠的安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