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今天分享行为改变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到了期末冲刺阶段了,各科老师和家长都紧锣密鼓的让孩子做题,这样孩子们的作业相对于平时也多了起来。我班有几名同学特别怕写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按照惯例,我总是把这些特别怕写作业的学生先找来“训”一通,讲上些道理,最后让他们把作业补上。然而,这种方法所引起的效应往往只能维持几天。不长时间,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为此,我伤透脑筋,特向老教师请教,他们说也只能如此,别无高招。

后来,我改变了以往“训”的做法。星期一的早上,和往常一样,我找小组长及时了解作业情况,因为星期一是学生作业不全的“高峰期”。到了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从今天起我们家庭作业的检查采取先自评、后小组长记录情况、再教师批改、最后记‘’的方法。最后我们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得的‘’多。”当然我这种想法的产生,只是偶然因素,估计学生积极性也不见得有多高。然而,令人意外的事发生了,当我第二天走到教室找小组长了解作业情况时,小组长说每个同学都做的不错,但小组长告诉我他们的作业是利用课余时间补好的。本想来重重的批评一下,以便于班级好管理,但我转念一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我大声讲:“昨天的作业情况是‘良好的开端’”,并尤其表扬了那些办公室里的“常客”。当然,以后不写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反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这说明什么呢?我认为,当学生犯一小错误时,教师不必毫无情面地指出,应尊重其人格,不断激励,使其利用自身的力量来克服,让其树立“我能行”的自信。课堂上,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动作,都会具有神奇的力量,一个充满爱心的笑容远比任何丰富的学识更有助于感染学生,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达到师生和谐的境地。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师生间不仿多一些宽容,多一份鼓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