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人花完钱就后悔了,双十一被各种促销活动冲昏了头脑,脑中只有买买买,等第二天清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已处于"财政赤字"状态。
怎样才能花钱花在重点上,科学合理得消费呢?
理解这四个概念的真正含义,可以让你更高效的花钱: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对个人来讲,就是你做出了一个选择,放弃的其他选择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例如,比如你有一百块钱,你可以用它来吃一顿饭,也可以用它来买三本书。假如说,你拿着这一百块钱去吃了顿饭,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另外那三本书。机会成本可以通过金钱或者时间来衡量。比如说,你想换一个效果更好的手机,要花4000块,假设你一个月挣8000块钱,也就是每周的薪水有2000块钱,那这一个手机就相当于你两周的薪水。
理解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当花钱的时候,我们可以反问自己,这些钱有更好的用途吗?或者把它转化成时间,相当于工作多久的薪水,这会让我们冷静一下。
花钱的时候,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警醒。
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当人们在生活中看到打折的时候,想的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省了多少钱,这就是看的相对价格。比如说,你花300元买了一件标价400元的衬衫,注意,你不是省了100元,而是花了300元。
关于相对价格,还有一个人们经常陷入的陷阱,就是人们会倾向于用百分比来看待金钱。
例如,你看中了一款运动鞋,去了一家店卖1000元,然后发现,在不远的另外一家店,大概要走10分钟,同样的鞋才卖900元,那你会花1000元买还是900元买呢?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走10分钟省100元。换一个选择,假如你要买一辆车,价值100000元,然后你发现,在另外一家店,也是10分钟的路程,相同的一款车,要99900元,你会怎么选呢?这种情况之下,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为了省100元再走了。
这就是典型的以相对价格来做消费判断。同样100元,鞋可以省10%,而车是1%,这就给人感官上造成很大差别。当人们开始用相对价格来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关于大额花销上面做决策很快,而在小的消费上却犹犹豫豫算来算去。
明白了相对价格概念后,当看到商店打五折的时候,也不要激动,买东西之前再想一想,我到底花了多少钱,而不是我可以省多少钱。
禀赋效应
1980年,泰勒提出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泰勒发现,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
例如,很多人都曾有过的辞职纠结的经历。明明当下的工作做的很痛苦,也知道没有发展前景,但就是不愿意辞职,因为害怕辞职以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就一直拖着看,消耗时间。还有,有的人明明在交往一段时间后发现对方是渣男/渣女,可是因为在一起了很长一段时间,想到付出了很多,就还是硬着头皮结婚了,结果结婚了不久就离婚了。
比如,一双你非常喜欢的鞋,限时搞活动打5折,跑的老远过去,发现没有合适的码了,但你又不甘心,于是买了一双大号的,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不能退掉那么宁愿扔掉也不要为了钱硬着头皮逼自己穿了。因为你能做出这件事的最根本原因是你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而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你的身体不会舒服,心情也不会愉快,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退掉或者重新买一双合适的。也许一开始你会为损失了那双鞋而闷闷不乐,但不久你就会因为穿上了舒服的鞋子而整个人都开心起来。
明白了禀赋效应后,当我们花钱时,就会不忘初心,只要违背自己的初心,那怕再诱惑也不为所动。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
假设你是一个汽车公司的CEO,你们计划生产一款新型的车,研发成本大概要一个亿,此时你已经投资了9000万了,但是你突然得知你的竞争对手马上就要推出一款性价比更好的车。那请问,这项需要一个亿的投资,你已经投资了9000万,你是继续投资最后的一千万,还是就此收手不投了?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投资剩下的一千万。
好,咱们换个问法,另外一个情景,假设你还是这个CEO,你要研发一款新车,研发的成本需要一千万,这个时候你只投资了一美元,突然发现竞争对手做的比你更好,马上就要推出产品了,你还会投资剩下的钱吗?绝大多数人都会说,那肯定不投了啊。你看同样的一千万,居然做出了如此不同的选择。
明白沉没成本概念后,你在做决定的时候,你应该考虑的,不是你过去投入了多少,而是你当下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方向。
掌握这四个概念,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对待钱的态度,而且同样适用于生活和工作。掌握了这些行为经济学,将会让我们在面临决策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