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广东省地级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在隋唐就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惠州是广东三大族群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许多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就是惠州。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五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著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客家方言可分为汀州话、粤台话、粤中话 、惠州话、粤北话、宁龙话、于桂话、铜鼓话八种次方言 ,惠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客家语系次方言。惠州话是客家地区的语言受粤语影响,逐步演变为既保持客家话的若干特点又吸收粤语某些因素的一种特殊方言,有22个声母(含零声)、50个韵母,7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使用惠州话人口约34万人(户籍人口),主要分布在桥西、桥东、江南江北、龙丰、河南岸等6个街道和三栋、汝湖2个镇。惠州话在1987版《中国语言地图集》B15图单独被列为客语八大片之一的惠州片,2012年版则将其划归为粤台片的梅惠小片,所以惠州(惠城区)方言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客家语—粤台片—梅惠小片。
客家方言
惠州话属客家方言,具有客家方言一些基本特征,这和惠城区先民的来源有着密切联系。关于惠城区先民的来源,史料上虽然记载很少,但通过向惠城区老年人作调查,可以了解到,惠城区先民多是明清时期从江西、福建以及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市)来的客家人。也有零星文献可以印证。据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修的〈惠州府志郡事记〉的记载可知,明万历二十年以前,因战乱,惠州一带居民很少。到万历十七年,从兴宁、五华、安远、武平迁了一批人到这里。兴宁县、五华县位于广东东部,是客家方言区;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武平县位于福建西南部,也都是客家方言区,因此,这些移民是客家人。惠城区的先民主要是客家人所以说惠州话的底层是客家方言。
粤方言
惠州话虽然属于客家方言,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客家话,它受到粤方言的严重影响,兼有不少粤方言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惠城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方言区相邻,受到粤方言的很大影响。而且,惠城区先民除主要是客家人外,也有些粤方言区移民。如清末,四邑有批人到惠城区开店做生意,现在看来惠州话和四邑话(以台山话为例)语感上颇有相通之处,或与这一史实相关。另外,惠城区作为州府治所和交通要地,历来和省府联系密切;近百年来,惠城区又和香港来往频繁,是海外和内地贸易往来的一个中转站,这些都加强了粤方言对惠州话的影响。
土著语言
惠州话除属客家方言, 又受到粤方言的严重影响外,它还有自己独具的特点,这可能与惠城区原来的土著语言等因素有关。
小结
综上所述。惠州话的底层是客家方言。由干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邻近方言(主要是粵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惠州话逐渐发展演变成一种和一般的客家话有着较大差异的方言。它虽然还保留了客家方言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已不完整,它和通常作为客家方言代表的梅县话的差别相当大,兼有不少粤方言的特点,又独具自己的特点。惠州话是客家方言一个特殊的片,一个受粤方言严重影响的方言片,是中国语言学界共识,也是多数粤语研究界的看法。如果惠州河源纳入粤语,那么粤语的标准就会动摇。粤语会无法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