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大模拟
孩子们特别讨厌考试,这一点我早就知道的。他们宁愿把每一份试卷带回家里去做家庭作业来写,也不愿意在课堂上集中写。这个学期时间这么紧,我也不愿意把少数的语文课拿来做考试,宁愿自己上课多讲一点,讲讲解题思路,讲讲重难点,讲讲常见的作文写法,万一说多了,孩子们就听进去了呢?
只是,下周就要考试了,一学期一次试不考是不可能的,我们利用今天的两节课来进行考前模拟。考前我提醒孩子们,一定要关注时间,看看自己的速度和预期的速度有没有差距,如果写完以后还有时间,想想我日常要求大家怎样检查,然后用心去做。
这个学期刚开始,我就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吐槽过小白卷的质量,也因此跟家长们解释过不要以试卷的对错来论断孩子们的学习,更注重他们是否已经明白错误,是否已经能说清楚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是,我们依旧是一张一张卷子地做下去了。我突然发现,哪怕现在的卷子还是很难,超出了孩子们应该掌握的能力,但是在一次一次地做题和解题中,孩子们居然也逐渐变得更强,在接连几次的练习题中,已经有孩子几乎不扣分了。这大概就是“遇强则强”的道理吧!
这次的试题模拟中,孩子们的时间把握很好。我和他们一起做题目,用了25分钟。我抬起头来,发现与此同时,大多数孩子已经试卷翻了面,开始在做阅读题了。子涵同学几乎跟我一样快,已经快写到作文了。40分钟后,孩子们已经几乎全部完成了前面的答题。90分钟左右,孩子们几乎已经全部写完,开始在检查自己的答案了。
不过,在这样的模拟中,我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有些同学在这样长时间的读写中,还是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他们跟我太默契了,偶尔看我一个谴责的眼神,就可以立刻回过神来继续书写。那,如果台上的不是我呢?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我未免有些着急。
铃响,孩子们交卷,开始纷纷就着难题问我。我干脆把刚刚写好的卷子递给他们:“来,互相参考吧!”顿时,呼啦啦一大群小脑袋就围了过来。
向前指着我的试卷:“老师,你这儿写错啦!题目要求写得小小的在下面,要求用上排比句式呢!”哈,果然。孩子们逐渐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已经能开始指出我的错别字,我的专业上的错误了。总有一天,这群孩子们会超过我。这样真好。
青春期的烦恼
最近个别谈心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谈到一个问题:“这些孩子,是这么早进入了青春期了吗,怎么越来越难管?”
的确,这些孩子们开始渴求独立,渴求隐私,重同学朋友的评价已经重过师长的评价了。这个学期,在镇源、若晨、铭凯、李欣、星宇等同学在班里显山露水的同时,也有一大群本身成绩还不错的学霸们开始迅速下滑下去。孩子们现在担心的是被排挤,被孤立,是上不完的培训班,是家人偶尔对他们的不理解。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要经历两个巨大变化的时期,第一个特殊时期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大量地使用“不”这个词,只是就为了跟爸妈说:“我是一个独立的人。”第二个特殊时期从孩子12岁左右开始,这个时候的种种反叛行为是想跟爸妈说:“我长大了,你要允许我长大。”
“长大”的一大标志,就是去争夺自己的选择权。这个时间段,特别容易出现“家长说东,孩子一定要往西”的奇怪场面,从而导致家庭纷争。家长说要好好学习,孩子偏不认真听课。家长说不许玩游戏,孩子偏就天天沉迷游戏。家长不让孩子和某个朋友玩,孩子和某个同学反而关系越来越好。家长越坚持,孩子越逆反。而那些家长特别强势,孩子又特别软弱的家庭,就容易出现另一种极端,也就是消极地反叛。孩子在家里表现尚可,但是总是作业不认真,上课不听讲,不反抗,但是也不注重,慢慢地对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在这个艰难的学期里,我对学优生的指导和待进生的辅导都会注意方式方法,首先想自己做到业务过硬,从专业技能上“碾压学生”,同时做到了解每一个孩子,多听而不是多说,在公众场合注意顾及孩子们的面子。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我的课堂教学风格,也都随着我看的专业书籍和现实班级情况而不断地去进行改变。
我也欣赏那些跟我谈话的家长,他们往往很坦诚地告诉我孩子在家的表现,亲子相处的具体模式,也会主动告知我“请推荐几本书籍给我,我想好好看一看”。这些养育者们,能够理解差异,灵活应对,积极学习,探寻资源,及时补充心理营养,相信他们一定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沟通困局,在这个“难搞”的人生阶段依然从容和睦,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