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可以设计得像游戏一样好玩
这个是一个live的笔记,live主希望能把工作设计得如同游戏一般好玩。
另外live主也希望听过课程的人可以把这种观点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能用新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感谢live主,龚攀
游戏可以借鉴的内容
1. 节奏
2. 容量
3. 低切入点
4. 高成就感
5. 设计适当的竞争
6. 实际运用中,应该避免整体游戏化,造成过分的设计和生活的脱轨。
然后,分享了对于游戏本质的看法:
游戏本质
1. 进入游戏后,黑盒子中的人就是被迁移的对象
2. 通过提供甜头(回报),吸引对象
3. 游戏的最大设计难度是自愿
4. 强力的交换性,提供大量的体验。(《体验引擎》)
5. 贯穿游戏中,是大量的决策,决策的背后是情感,情感导致是主动的脑补过程。
提出了四个观点并且分享了实践的经验:
1. 目标
冲突的出现是目标不合适。
好的游戏是充满了+1模式的调整,能让玩家在里面体验到付出和收获的对等。
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了工作过于难失去信心或者过于简单失去兴趣。
因此,对于过难的可以参考第4点,通过最小关键路径的方式把难度降低,通过收集分析别人对于相同目标的感性、理性的观点,和自己心中的大象进行日常沟通。
2. 规则
掌握规则等同掌握游戏本质,因此如果要把工作当成游戏玩好,对于其中的规则应该有额外的投入精力。
因为一般游戏都能区分出高、低手,那么快速利用游戏规则,把工作完成好,成为生活中赢家的方式就是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生活中的规则有可能难以总结,但是否存在主动归纳规则,总结规律,学习榜样则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分水岭了。
另外,把生活、工作改造成游戏,需要制定若干的规则,特别是当你把生活社交化、工作团队化后,设定规则可以让原本没有意义的事情变得具有吸引力,也让你在特别矛盾的时候可以找到一个锚点。当然,这样的规则设定,会比设计游戏中难度大了许多。(可以尝试开始借鉴)
3. 反馈
关于反馈,live主提到应该做到三点:
3.1 主动去找甜头
不会有一个游戏设计出来是让玩家不断碰钉子,吃苦头还能坚持到。能否发掘出其中的甜头,进而给出正反馈,推动玩家不断参与,是需要设计者(工作从业者)不断自我激励的方式。
3.2 给予记录
记录是给予满足的一种有效成为,能想办法给予满足的反馈。
3.3 创作新的反馈
甜头、满足,这些都是大脑喜欢的反馈,如何寻找更多的正反馈,可以参考奖章、形式化等内容的思考。
4. 自愿
引入大象上的小人的观点,对于如何学会把身体中主导行动的“大象”引导起来,从理性自愿或者感性自愿的学会和大象沟通。
听从身体中潜在的信号,通过设定最小关键路径的方式,把身体中不情愿,不乐意的情绪搁置,从微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同时,如果在通过把过程细分,忽略掉中间的不自愿,更应该从宏观上把握起自愿,具体方法包括借鉴别人的感情、分析其中正向的情感和理性,带入自己的理解中。
生活其实也是在遵循同样的模式
适用方式
1. 动机对换机理(利用游戏的背后是依靠自愿为原则),挖出自己心底中愿望。
2. 游戏中的学习,是为解决问题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多元参与的。
3. 多调动大脑中的脑补能力,场景化背后是情感的投入。
4. 设计实际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把人生、工作游戏化,过程经历目标、规则、反馈、自愿,加上自己的随时调整能力。游戏化更是一种程序化的过程。
另外的认识:
游戏化并不容易
1. 没有聪明的点子,需要成体的规则
2. 实施的成本往往比较高
3. 是短期激励,对于游戏的消耗很快。
人是具有适应性的,好玩的游戏同样也很快给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