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千山万水,而是知与行……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说:“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从知道到做到之间有长长的一段心路要走。人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方法、技巧,但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他们并没有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实施,所以和不知道这些的人没啥两样。所以大圣人王阳明会提倡知行合一,所以,圣经上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同样,没有“行”支持的“知”也是死的。
那么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呢?这就涉及到一个行为习惯的问题。一个人的行为绝大多数时候是由他的习惯支配的。习惯是在长期重复某一个动作,想法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已经深入到了一个人的骨髓,已经与这个人成为了一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一个人看待事情的态度,做事的方法,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这个人的习惯。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说这个习惯很难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就是改变这个人。这个人的习惯改变了,从内在上说,这个人就不是这个人了。所以你想想,改变习惯多么难。改变习惯,相当于更新了一个人,养成一系列好习惯,相当于重生了一个人。所以一个人产生新的认知,在这个新的认知变成习惯以前,它是斗不过原有的习惯的。所以有人说知易行难。所谓知行不能合一。是指头脑中装着新的认知,行为上沿袭旧的模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知与行相矛盾的情况呢?这就不得不引入一个概念——显意识与潜意识(显意识,又称表意识。潜意识又称无识。)
显意识,通过我们的感官来收集信息,然后逻辑推理对事物进行判断,最后做出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你能够觉察到你的思维的运作。潜意识没有逻辑推理的过程,表现在直接对外在刺激或环境变化做出反应,比如下意识的眨眼。遇到突发情况,心跳突然加快。在这一过程中,你觉察不到思维的运作。潜意识来源于显意识,是显意识的内化。一个显意识过程的不断重复,就会形成潜意识。比如骑自行车这件事儿,你想想。刚开始学习时,你为了保持平衡,会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重心,必须专心致志,才勉强不摔倒。当这个过程不断重复,你学会了骑车的时候。你可以一边骑车一边与旁边骑行的伙伴聊天。聊着聊着,太投入了,你几乎忘了骑车这件事,但你并没有摔倒。What?为什么呀?因为经过重复,显意识已经变成了潜意识,潜意识接管了大权。在你骑行的过程中,潜意识在运作,确保你不会摔倒。看到了吗?潜意识的优点。你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进行应对外界的变化,多么迅速,多么直接,多么简单有效,多么节能啊。我们通常所说的本能,就是潜意识的运作。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就是潜意识的运作。试想想看,如果什么都由显意识来处理,会变成什么样? 当你在开车时,不但要思考如何驾驶。你还要思考怎么调整自己的心跳频率?怎么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怎么调整自己的血液流速?怎么调整自己眨眼的频率?怎么调整自己的内分泌系统?来电话了还要考虑接或不接。等等等等。而且这些都是必须同时进行的。你不能只顾着开车,而不呼吸吧?你不能只顾着开车而不心跳吧?所以,显意识,必须把大量的工作,交给潜意识去做,因为这样做效率是最高的,也必须这样做。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好似有一道门。过了这道门的潜意识。就像一个单位招进来的员工,面试时认真审查,面试通过后,你就必须无条件的相信这些员工。把会计、出纳、保管、销售、安保等等各项工作交给他们全权处理。如果所有的事都由领导一个人来做的话,这个公司是运行不了的。好啦,到了这里,我们对潜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足够了。那么如何改变潜意识,以使潜意识为我们服务呢?
改变潜意识的途径。
一,重复,没错儿,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不断的重复。养成习惯,形成本能。你在想的时候,你已经做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人剑合一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