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尔醒来时,不能相信自己竟然还活着,是梦吗?只感到有只大手正紧紧抓着他的腰带,身体又酸又痛,抬头白晃晃的刺眼,尽力睁开时,发现平躺在一处山坡上,深渊在身旁,稍有不慎会摔落下去。炽烈的阳光炙烤着自己,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无比渴望阳光,一直遍寻不见。
“这是哪儿?”阿克塞尔挣扎着站起来,抬头远望,一座火山立在面前,咧着血盆大口,不断喷发着高耸入云的大火柱,挟带着浮石、岩浆,伴随着震人心魄的爆炸声,整座山都在愤怒地颤抖……
绕过密林,眼前展现一片广阔的海水,远方有个港口,几幢小房子和船只。
“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啊?”阿克塞尔不断地问着。
汉斯置身事外地闭上了眼睛坐着,教授此刻也是一脸疑惑。
“无论我们在哪儿,”教授说,“这里危险,倘若被火山石击中,逃生的努力前功尽弃了,我们先下山。”
他们艰难地躲避着火蛇一般的火山岩浆流,渐入葱绿的树林,两个小时后,一处村庄出现了,遍地的橄榄树、石榴树、葡萄树。早已饥渴难耐的他们,不管不顾取下甜美的水果大块朵颐起来。一曲清泉躲在草丛中和树荫下,他们尽情地让它沁润着脸颊和手臂,大家蹦着笑着,开心极了,劫后余生的满足。
后来从一个小男孩嘴里得知,这儿叫“斯德隆布利岛!”,那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岛。
“天哪!太奇妙了!我们从冰岛的一个死火山口进入,又从地中海的一个活火山口跑出来,好好活着,竟然被带到了鸟语花香、苍翠湛蓝的西西里岛。”阿克塞尔难以置信,仰天长叹,诗情大发。
9月9日晚,历经二个多月,他们安全返回了汉堡,挨挨挤挤的人们和记者已早早的迎候在门口。
“你已经变成英雄了!”未婚妻格老本热泪盈眶地投入了他的怀抱。汉斯获得了他第十三个星期的酬金。李登布罗克教授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伟人。让他们遗憾的是汉斯无论如何一定要返回冰岛了。任凭教授和阿克塞尔的如何挽留,汉斯坚定地朝他自己故乡的方向离去。
教授和阿克塞尔送到火车站,火车已经轰隆轰隆离去,他俩噙着泪花,久久伫立目送于远方的尽头。
读完了,阿克塞尔一行,一个不落,全部活着回到了地面。我长舒一口气,轻轻合上游记,陷入无边的沉思里。
小说以阿克塞尔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描写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想,亲切而真实。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进驻了主人公内心。我似乎已化为阿克塞尔,一起坐火车、坐船、骑马,爬山涉水,飘洋过海。深深地理解了阿克塞尔的恐惧、不悦、疑惑。我跟着他爬进火山口,下探深不可名状的深渊,我的脚与他一样直哆嗦,切肤体会了找不到水源渴求的那种绝望,深深体验了失散在暗无天日里的频死感。当然也为地底海洋的绝妙景色而迷醉忘返,为远古森林植物的无比巨大而震撼。一样地为沿路花岗岩地貌的奢华而欣喜,甚至为发现古尸骸而喜,尽管我害怕鬼魂,也不是考古专家。体验了遇见海洋怪兽时的末日感,遭遇暴风的肆意袭击,大海的掀底倾覆,火山岩的灼灼炙烤,几度死去活来……合上书的那刻,才发现自己太过投入了。
小说刻画人物稀少,然而个性鲜明,各有各的可爱。李登布罗克教授,脾气暴躁,痴迷科学,极其执着而专注。然而也具有非常善良柔情的一面,不计较金钱,善待他人。虽然平素那副严肃不近人情的面目,其实他是无暇顾及,他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了科学研究。我十分尊敬他,唯有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这种不管不顾的执着,才有了各种真理的发现,才有了后人现代文明的享受。李登布罗克教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人类文明不能忘记的人。
阿克塞尔,应该是成长中的科学家,虽然胆小懦弱,疑惑不解,然而始终跟随着教授的脚印一步步前行。他热爱地质学,尊重科学。他浪漫多情,对自然界充满好奇。一位可爱的年轻人。
向导汉斯,一位得力的助手。总是那样沉稳少语,语言简洁得吝啬。任何时候都是那样泰然自若,不争不辩,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受雇于教授,便百分之百信任教授,不违不抗,任由教授指挥。也许是二三百年前的模范佣人。我欣赏汉斯,其实一个组织必须有个德高望重的领头人,如果人人做头,便会内耗严重,组织也难以成就大事。作为一个个体,各就各位,做好各自齿轮或是螺丝钉的任务,便是应尽的本职工作。
《地心游记》,作者儒勒·凡尔纳终究想表达点什么?颂扬科学探险精神?对地热理论的质疑?揭示未来的一种预言?然而我深切感觉到,缺乏信心的阿克塞尔几度跌入生死魔坑,而自信满满的教授,泰然处之的向导都安然无恙,是不是?凡尔纳告诉我们:信念是成就大事业的定力,认定的事,唯有执着坚定,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悄悄走出阿克塞尔的内心,轻轻搁下笔,然而总觉得,还有疑云绕行在脑海里。我为他们顺利穿越地宫而欣慰,可是地道里的氧气哪里来?难道是冰岛的那个火山口,新鲜的空气,经年累月的吹进来,能输送到那么长长而弯绕的火山管道里?从地中海火山管道返回时,即便是远离火山的蒸汽管道,也该有上百度的温度,阿克塞尔他们居然没有被烤熟?
我缓缓立起移步窗台,阳光正好,朵朵白云微微笑着,使我想起了小说里那19个精灵般的小脑瓜,天使般的微笑。朵朵云继续笑着,似乎在笑我太痴迷,是小说,是科幻小说啊。恍惚间突然明白,我闯进了李登布罗克教授的内心,难怪如此偏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