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美死了,有人丑死了。
有人善良死了,有人恶毒死了。
有人蠢死了,有人聪明死了……
杨修就是聪明死的。
他本是曹操账下一名主薄,智谋过人,才华盖世。
曹操(当时已是魏王)屯兵汉中时,曾经有过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有人拒,退怕耻笑。
心中正犹豫呢,厨官给他送鸡汤来。曹看见碗中有鸡肋,想到自己当下处境,随口对进来禀请夜间口号的大将夏侯惇说:“今夜口号——鸡肋!鸡肋!”
杨修见传“鸡肋”二字,就叫随行军士们都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见了,问杨修何故如此。
杨修说:“听今夜号令,就知道魏王打算退兵。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退两难。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你等着看吧,最近咱们魏王必然班师回俯。我们先收拾一下,免得到时候慌乱。”
夏侯惇一听觉得有理,杨修聪明至极,经常能猜透曹操的心思,得了,我也早点收拾吧。
曹操当夜见众人都收拾行装,大吃一惊,这是谁下的命令?啊?
得知是杨修时,曹大怒不已——你够了,杨修!我已经忍你很久了!你怎可聪明过我!
曹操遂以“造谣惑众、乱我军心”为由,把杨修斩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曹操早有杀修之心,这次只是个借口罢了。
只因杨修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
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总是担心有人暗中谋害自己,就常常吩咐手下:“我梦中好杀人,所以我睡着时,你们切不可近前。”
有次曹操白天在帐中歇息,被子滑落了,身边一个侍卫走过来,想帮他盖好被子,曹操一跃而起,拔剑斩了侍卫。然后又上床入睡,半天后醒来,装作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就实话实说,曹操听了,痛哭不止,命人厚葬了侍卫。
众人都真的以为曹操喜欢梦中杀人呢,只有杨修知道曹操的真实意图,杨修对着那侍卫的棺椁叹息说:“不是丞相在梦中啊,而是你自己蒙在鼓里!”
曹操听见了,深深厌恶起杨修来。暗想你这大胆狂徒,怎敢戳破我的计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聪明非凡,后来的七步成诗,人人皆知。曹植爱慕杨修之才,经常相邀夜谈。
曹操也喜欢曹植,想把王位传给他,但是他的二儿子曹丕不干呀,就想方设法争王位。(当时曹操大儿子曹昂已战死。)
曹操为了试探这两个儿子的才干和能力,就出各种难题考验,想看看到底谁最有本领。
杨修经常暗中帮助曹植,所以曹植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曹植的竞争对手曹丕买通了杨修的身边人,把这一实情告知曹操。
曹操因此也不喜欢曹植了,并且对杨修起了杀心。后来就借“鸡肋”之事处死杨修。
胸有锦绣,笔走龙蛇的杨修,就这么因为聪明而死了。
其实曹操是很欣赏杨修的才华的。如果他能看透不说透,如果他不参与夺嫡之争,也许就不会命丧黄泉了,死时才34岁,令人惋惜啊。
(我要不要注明“本故事来自《三国演义》”?虽然大家都知道。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还是怕有人举报抄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