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禀赋效应: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的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所谓的贫困是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自己的参照点。即便有些比我们还有钱的富人,也仍然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穷人对获得和放弃之间的区别很在意。例如葛朗台。这些人会认为自己的等价交换是一种损失,花钱就是一种损失。对于一些把物质财富看的比较淡的,那么这种金钱的参照物是没有意义的,损失与获得对心情的影响不大。
宠辱不惊,静看花开花落。
关于禀赋效应,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想把获得的物品当成未来交易价值的载体的话,并不会受到禀赋效应的影响。
第二十八章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文章主要讲损失厌恶的问题,人类生来就有一种避险的能力,苦是不好的,甜是好的。对于这些不好的,我们更为关注,例如一筐樱桃和一个蟑螂。或者一波蟑螂和一个樱桃。我们更厌恶蟑螂。人类的大脑和其他动物的大脑都包含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总会优先考虑不好的消息。
在这些好消息与坏消息之间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参照点,也可以理解为目标。后面文章又举了高尔夫球,我们为什么保守,提价过降低工资被认为是不公平等例子来说明损失厌恶的问题。
根据文章讲的损失厌恶,我想这是我们的生活受到各种锚定,我们的工资,房子,工作等受到各种各样的吸引,而这些吸引的东西,让我们对自身有种参照。例如工资3000元,我看到有人拿5000,1万,这是一种锚定。如果收入可能减到2500元也有可能获得4000,而我更关注2500,这其实就是一种损失厌恶。
第二十九章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文章先是讲了可能性与确定性,诸如从0到5%是可能性效应,从95%到100%是确定性效应,然后又讲到人们的担忧程度决定决策的权重,最后又深入的阐述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并举出了社会治理方面的决策例子。
文章中比较有亮点的是这个图。
特别是右上角,人们面临的抉择比较糟糕时会孤注一掷,宁愿去选择较大可能性以换取避免损失的期望。然而还会出现的问题是会把可控制的失误变成灾难。
这就像第一象限的情况,95%的失败,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偏重于去冒险,然而这种冒险也有可能导致灾难,这也是很多企业希望求变以获得新生。
在后面举出的例子中,
如果这个城市同意受理200起诉讼案件,就会输掉10起,总计损失达1000万美元。
如果这个城市处理每个案件都要花10万美元,那么总共的损失就会高达2000万美元。真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