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翻转课堂打卡PART1

深度应用工具主题Theme:逻辑层次

分享嘉宾Trainer:汤信芳

打卡日期Learning Date:2017年4月7日

没有学习之前,在与人的谈话沟通中,我有时会感受到,对方的言辞让我有不舒服的感觉,想要提点或者纠正,总也找不到该如何帮到他们。平时教育我女儿的时候,有时候也能感觉到她的压力,却也不知道要怎么改善。听完之后忽然觉得似乎“顿悟”。

1.在我们想指出别人的错误或者提出希望别人改进的时候,不要“上纲上线”提到上三层的高度,那样会让对方非常不舒服,很有压力,一旦对方出现对抗的情绪,沟通就很难达到我们希望的效果。“就事论事”的以下三层说,就能够顾及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对方的接受程度就会比较高。

比如:我们的下属今天迟到了。我们说:“你今天迟到了30分钟……”跟我们说“你怎么回事,是不是不想干了,迟到这么久……”第一种讲法停留在行为层面,听起来并没有压迫感,而第二种说法上升到了价值观层面(不想干,所以迟到),上升到上三层,就让人很有压力。如果再换一种“你迟到了30分钟,简直丢光了我们部门的脸,全部门以你为耻”,就更让人不舒服了。

2.在我们对别人提出希望或者要求的时候,先“抬一抬”放在上三层,给别人赋能:“跟你聊天总让人觉得温暖”,“你是我们部门最有潜能的销售经理”,然后在落地到下三层的部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怎么做会把任务完成的更好……”

3.虽然现在还不是能非常清晰的区分每一句话对应的逻辑层次,但是已经有感觉要怎么聊天和沟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世界总不听话 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希望身边的任何人都听从自己的安排。事实上你会发现,让别...
    静888阅读 12,477评论 1 45
  • 黄堡文化研究 第273期作者:潘涛编辑:秦陇华 赵勃先生见面时曾说要写本书,后来再联系,说是正在校稿,再见面的时候...
    primates阅读 714评论 0 0
  • 刚刚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努力的最大意义,是让自己随时有能力跳出自己厌恶的圈子。”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棒了。这剂鸡血...
    喵皇后阅读 3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