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的老桥似乎就那么几座,一直以来被很多笔墨赞誉过。赞誉最多的要数安德桥和安民桥——我们儿时称作“南大桥”“北大桥”。意思是位于南边的大桥,和位于北边的大桥。如此区分,简单明了。只是在我们这些稚童嘴里说出“南大桥”“北大桥”的名称,犹如说起太爷爷的名讳一般。
这两座桥真的很老了,老得在今天成为了稀罕物——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更是乘了“保护大运河”的东风,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安德桥借了景区开发的光,也蹭了小九华寺的香火,风头正健,不仅老一辈耳熟能详,“低头族”一代也时常路过。而相较之,如今属偏僻位置的北大桥——学名“北渡桥”,官名“安民桥”。很多不住在那一片的孩子便从未听闻。我家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某一次,特地带她看看本镇的文物。她很惊讶地说,这里怎么会有一座高桥?对她来说,这座桥似乎是凭空冒出来。“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其间的欠缺,该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吧?我为此深刻检讨。
北大桥就在那,几百年来不曾挪动一寸。在今天交通便捷,道路四通八达的年代,北大桥的景观作用似乎大于它桥梁通行的作用。桥上除了几个晒太阳、玩手机人之外,穿桥过梁之人寥寥无几。北大桥一片向来是居民区,躲过了“开发”之劫的老宅依然保持着原来面目,青砖黛瓦,娴静淡雅。北大桥在这片老城区,昂首挺胸,独领风骚。
这条老街虽躲过了“开发”,却难逃“修缮”。修缮后的道路,地面原本铺着随着岁月消逝而零零落落的砖石,如今已不见身影,取而代之是刻意做旧、凹凸防滑的水泥砖。还好,改头换面的地面并不影响老街的整体氛围。仍旧是狭长的里弄、两侧挨挤的门户。安静的老街,仍旧安静地守着自己的年岁光阴。
午饭后,为消积食,踱步老街。听得几个晒太阳的老太太闲聊“如今出门,也不用刻意锁门,现金带身上就可以了……电饭锅之类的都不值钱,小偷进去也看不上眼……”老街的“夜不闭户”有了新一层的解释。
老街日益年轻。修缮一新的屋面,修缮一新的门窗,老街洋溢着新的活力。
老街日益老去。房屋的逼仄,道路的狭小,年轻一代纷纷离开老街,搬往高楼大厦,搬往生活更便利的城市,老街惟剩一些孤老病残。
老桥、老街、老人,这是平望人迹罕至的一角。不曾开发的老街,虽少了年轻人的身影,少了丝活力,但亦不曾侵入商业气息,静谧、安闲。放眼整个小镇,这里是江南原生态的小桥、流水、人家。安静的桥,安静的街,怡然的小镇居民。远离城市喧嚣,坐看云卷云舒,此处最是宜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