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赳赳
你有没有看过《火影忍者》,这个伴随着我这代人青春的漫画。其中有一个整天和弱智一样,穿着绿色连体套装,满嘴喊着青春的傻帽大叔角色,他叫麦特凯。
相信看过的人对这个角色的印象应该都会很深吧。特别是和斑大战的那一场,将自己的实力展现的淋漓尽致,看的我当时竟然泪流满面。
凯这个人没什么天赋的,只有一个还勉强说的过去的技能,他却把将它用到到了极致,被称为最强。这不由的让我思考,真实世界里有这样的人吗?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无非是告诉我们,要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就能做到好,并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格拉德威尔写的《异类》这本书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10000小时理论。并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过人,而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在任何一个领域,想成为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以上。那么,优秀的人,究竟是因为聪明,有天赋?还是因为更努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大名鼎鼎的天才:
托马斯·爱迪生,一生创造了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发明,在搞发明,办企业,现代商业,做营销,开发布会都颇有造诣。(PS:这可不是我瞎扯淡的,是我在《光电帝国》这本书里面看到的,主要是讲爱迪生和特斯拉两个天才对决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推荐)可谓是全方面的天才了。但你知道吗?他做灯泡的材料就试了五万多种,实验笔记都写了一百五十多本。为了推广电力和灯泡,和今天的苹果一样开发布会,一家一户的推销。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如此努力,被称为天才,也可谓是失败堆出来的天才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众多周知的天才,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但爱因斯坦对自己的时间使用近乎是刻薄。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和宴会,不做无意义的谈话,不愿意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甚至自己的生日宴会他都避之不及。只为把时间都花在自己的研究上。在推演《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每天做大量的演算工作,有的时候一天甚至只睡两三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才成就了我们眼中的物理天才。
稻盛和夫,日本经营之圣,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并将他们都带入世界500强企业。78岁为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重新出山,一年便将日航扭亏为盈。就是这样一位商界天才,曾经在京瓷为了做出最物美价廉的产品,抱着产品在睡在车间里住了好几年,最后发展到产品好不好,只要听听声音就能分辨的程度。这种如痴如醉的工作态度,也造就了后来京瓷在陶瓷元器件行业不可动摇的地位。
天才真的是与生俱来的吗?
可能现实中是会有人比你聪明一点,但那又怎样?我从来不相信聪明是与生俱来的,所谓天才和天赋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大脑是一个很神奇的构造,就像身体的肌肉一样。你时常锻炼自然身强力壮,不锻炼也自然会变的松松垮垮。
相信你也见过不少小时候聪明,长大却呆呆蠢蠢的孩子,又或者沉默寡言的少年,却在销售产品时滔滔不绝。
所有的东西都并非天生,而来自后天的锻炼。那些各行各业的专家与天才,只是比你先努力到10000小时而已,甚至你还在1000小时,别人已经到20000小时了,当然就会看起来有得望尘莫及的差距。
时间是一杆尺,你走多远全靠它的丈量。那些天才们,有的时候只是把更多的时间投资在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所以看起来就像被上帝摸了头一般的灵光一现。
肯尼迪的父亲曾经夸下海口,如果我把培养我儿子的钱和精力都拿去培养我的司机,估计他也能成为美国总统。其实人和人没什么不同,有的人看起来聪明,只是后天反复刻意练习的结果罢了。
时间怎么用,是在于你自己。那些时常看起来像是自虐的牛人们,他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记得有一天看《得到》的直播,里面直播的是李笑来老师。据他说,他唱歌很难听是因为得了一个什么病,具体的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就是会跑调。然后说罢,便拿出吉他唱了一曲,我听着觉得还不错。后来他告诉我们,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反复练习,只为能完整的唱出一首曲子。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平庸的人在各个方面都会很平庸,而卓越的人再不擅长的领域,也不会差到哪去。不是因为更聪明,只是因为更会管理自己,更会和自己死磕。
每个人一天都是24个小时,没人多,也没人少。从生下来就是如此,就像资产一样,每天我们都在做固定的投资,有的人把它花费在了吃喝玩乐上,想着反正有的是大把的时光。而有的人则不断的用它去交换着新技能,和新思想。
时间久了,那些不断以时间投资技能的人开始收获。而那些把时间用到极致的人,他们往往就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天才”。
时间从来都不亏待谁,也从来都不包庇谁。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世间没有天才,但每个人都会是努力型的天才!
你是怎么看待10000小时理论的的?欢迎留言,和我一起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