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叫我薄仕,老婆儿子叫我薄仕,同学同事叫我薄仕,我叫薄仕,2003年大学毕业开始在某电视台工作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电视台的岗位直接做过后期编辑、编导、记者、编导型主持人,间接做过一些其他工作。曾经自己一个人独立制作过一档节目,从前期案头准备、采访、写稿、主持、编辑等全部环节,这样的工作我做过3年,在这期间采访了30几位画家。
我为什么会读商业模式新生代呢?
首先要感谢看川研习社的创办人任明老师,他曾说过不用叫老师,我回答“达者为师”。任老师为了把研习社办好离开了腾讯公司。
因为家里一直在做养生酒产品,在工作之余我也会参与一些事情。因为平时也采访过一些企业家,所以对企业经营有一点粗浅的了解,总会不由自主的去套用别人的模式,后来发现不太适合就去参加各种培训。
可能是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每次学习之后都无法落地,所以我发现听再多的案例和理念都无法解决我遇到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商业模式这个概念,于是我通过网络、买书来学习商业模式,可惜可能是智商不够高吧,自己一个人看书搞不懂,眼前始终是一团迷雾。偶然一次我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APP上,发现了看川研习社的任明老师写得文章,找到并且加上了任老师的微信。之后参加了任老师组织的看川研习社百人计划。
流水账铺垫了一堆终于要说到正题了。商业模式新生代是看川研习社百人计划的必读书籍之一,一套三本包括:企业篇、个人篇、价值主张三本书。本文主要写的是第一遍看企业篇后的一些思考。
一、点线面的问题。
我看书习惯先看目录了解框架,翻开企业篇的目录我发现以前自己看了很多书其实都属于点,但是这本书把它们连成了线。以前看过SWOT、成本控制、客户运营等内容,总体的感觉是彼此有联系但是不知道如何联系。现在就知道了其实可以分成九个板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客户关系、渠道通路、收入来源等部分。
下面我说说客户细分。先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在为谁创造价值?第二个谁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我之前遇到过一位公司老总,他们公司主要生产一种通过酶来减脂的产品,他给我讲了产品的各种优势,其中包括科技含量高、药企背书等方面。听完了他的讲述我问了一个问题:你的客户是谁?他回答:想减肥的人。OK,现在我们来回想上面两个问题,看似他回答的没错,可问题是任何一家做减肥产品的公司都可以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们做的是大众市场。
但是根据他们产品的定价,他们说给自己产品定位的是高端人群,所以价格相对较高。这是就出现了两个矛盾,一、大众市场不接受过高的价格;二、高端人群对产品不满意。
这里我们引入第二个板块价值主张。不同类型的客户要有不同的价值主张。大众消费品价格要有普遍性,高端消费品要能满足高端人群的需求。这种错位的组合会导致后期产品销售的困难。所以客户细分和价值主张的设计要吻合。
第三个板块渠道通路,还用上述案例来分析,既然产品定位高端人群,那么首先要知道高端人群在哪里,如何和他们建立联系。
我提一个说法叫“唯微商论”,目前很多公司觉得好像除了做微商渠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其实不然。如果产品定位高端人群那么哪里精准高端人群客户多呢,比如高尔夫球俱乐部、豪车车友会、高档休闲场所里就有很多。作为减脂产品企业可以去和这些场所谈合作,找好切入点就算是白送目标客户体验也是可以的。
二、商业模式是多样的需要发展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白送其实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书中有明确的分析。书中类型章节里写到了免费商业模式。我们比较熟悉的免费商业模式,像早期的QQ,基本功能免费用,特殊功能冲Q币买来用;大多数免费的游戏,基础功能随便玩,需要更好的体验就充值买装备。都是前端免费后端收费,和长尾模式也有关系。商业模式历来都不是单一的死板的。
在书里第二部分类型里,列举了五种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我们熟悉的淘宝属于多边平台+免费模式,如果从阿里巴巴算起,那么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属于分拆商业模式。很多我们熟悉的公司或者集团都运用了不止一种商业模式,甚至每个产品或者服务都可以设计单独的商业模式。
重点说说书中商业模式设计的五个阶段这部分。如果看书可以先看看239页的内容。这一页把全书提到的12种工具或者方法归纳在了设计的五个阶段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基础工具商业模式画布。看企业篇的时候要把商业模式画面记住了,这个是学习商业模式设计的通用语言,能够让大家方便的沟通协调。
没看这本书前我从没想过视觉化思考如此的重要,一个简笔画图案就会形象的说明一个复杂的事情。还有其他很多工具如果能熟练运用,那对很多方面都会有帮助,比如讲故事。
总之,第一遍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知道的不知道的商业模式,发现了12种工具,也知道了设计商业模式的流程。所以第二遍我要仔细研究每种工具,掌握每种模式的特点,尝试开始绘制一些自己了解的公司的商业模式,积极和百人计划成员交流,争取在第二遍里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