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一气呵成地熬夜看完一本小说了,故事情节通达,没有故布疑阵和故弄玄虚。作为一个没有逻辑思维的文科生,面对这样一本由清华工科大神写就的小说,只能默默地献出膝盖。
在第一部《邪恶催眠师》中,作者似乎想要表达一种情怀,纯粹的良善容易误入歧途成为一种纯粹的恶;然而却有一种结尾过于强调反转而草草收场的感觉。无论是前文的铺垫,还是幕后boss的转换,都略显生硬,结构上两条线都比较松散。
而《邪恶催眠师2》却是一部阅读体验相当好的小说,整个过程情节紧凑,作者借用了《七宗罪》的故事架构,但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于欲望的理解,并在最后实现了故事的升华。故事开篇颇为诡谲,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但是读完读者并没有太多被吓到的感觉,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对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深深悲悯,也是对芸芸众生,即便是那些侮辱与损害他人并因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受害者也忍不住产生共情。而无论故事如何递进铺陈,始终围绕着对于“人性与欲望”的探讨和反思。
作者试图通过七种欲望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在书中,无论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都是我们普罗大众中的一员,有欲望,屈从于欲望,毁灭于被放大的欲望。在这里,催眠术即使仍被描述得神乎其神,也不再喧宾夺主,而是仅仅作为一种“技术”的中性存在。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每个人都在自己欲望驱使下努力生活,有些人也许过得卑微,有些人过得跋扈,但似乎每个人都有从其自身立场而言的顺理成章的选择。而催眠术通过放大人的欲望,并经过一系列算无遗策的巧妙安排,使得欲望泛滥成为洪水猛兽并导致完全的失控。是的,完全的失控。凶手在面对罗飞的时候,也表示了歉意,催眠一旦开始,很多事情就不由得催眠师掌控了,为此,一直努力破解真相的罗飞的助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罗飞本人也险些罹难。故事的结尾,作为被这个五光十色社会遗忘的弱者,涂小猫在催眠师和罗飞的帮助下,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这似乎,是对这个社会的一种救赎。
在这个故事里,刑警罗飞没有保全住任何一个受害者,没有保全住凶手,甚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可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有着一股异样的暖流,这样的暖流来自于卡西莫多式的涂连生在饱尝人间冷暖之后仍延绵不绝信任和爱(虽然这样的信任与爱被最后一棵稻草压弯而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这样的暖流来自于罗飞在小刘牺牲后酩酊大醉,醒来却习惯性地拨出小刘的手机号码的兄弟情谊;这样的暖流来自于失去孩子的离婚女人对于涂小猫那混沌的母爱(虽然这样的母爱在真相揭开时是那样的残忍,但是我依然记得孤独的涂小猫坐在门口,对着女人伸出手喊“妈妈”的温情画面)。
在这里,恕我很难用“邪恶”来形容故事里的催眠师。是的,这样的故事,合卷只有一个词在心头萦绕——“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