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打造知识体系的第二个过程,将其称作对知识的加工,也不是完全准确的。这个过程涵盖对知识的操作太多,很难用一个词汇精确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阶段在整个打造体系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正因为这个阶段的操作方式可以被玩得天花乱坠,怎么有效就可以怎么来。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才渐渐开始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多人知识渊博,思维灵活,也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具备更加优秀的方法,来梳理和记忆知识。
那么在这个阶段中有哪些优秀的对知识的哪些操作方法呢?
- 理解
在进行了第一步获取知识后,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理解,不经过头脑过滤的知识不能被我们所吸收。那么理解是一个怎样的操作?是获取到知识点A,B,C,D…后,弄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来由,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操作。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在给自己提出问题后,我们需要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大家常见的就是获取源头中本身就已经解释这两个问题。这个方式很普通,大家也都知道。但拉开差距的是,还可以辅之一种方法,也就是搜寻我们大脑记忆看是否已有的知识体系能够解释这两个问题。这样不仅是学到了新的知识点,还联想了新知识点,使得知识体系进一步壮大的时候,更加牢固。 - 总结
除了理解,我们还要总结,将一定的知识体系,以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提炼出精华。所以这个操作其实还是问自己“是什么”,但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这里也特别提一下,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领域里分层的思想,去看待知识体系。更基础的知识在更底层,思考,总结出来的观点再更高层。 - 抽象
还有抽象,可以抽象出知识的精华,去掉其中的特殊性,提炼出普适性的知识。抽象和总结其实很像,他们都需要提炼出底层知识的精华。但区别在于,总结是以一种更加精练简洁的方式去提取,目的在于概括。而抽象则是去除具体的部分,提取普适的部分,以便于以后遇到某种具体的情况,能加以利用,目的在于迁移。 - 联想
与其他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站在更多地角度去看待知识。在获取并理解知识点A,B,C,D…,搜索已经存在大脑记忆中与这些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找寻新知识点与知识体系的异同,修正知识体系。 - 构思用法
这种操作方式与第三过程——使用知识联系紧密。一般这个操作扮演着加工知识和使用知识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作用。在我们加工的过程中,如果就去设想这个知识的使用场景,将知识场景化,一个是更具体,第二个是在真实的场景到来的时候,如果我们曾经在脑海中做过这样的思维处理,这时候这个知识就会像触动了触发器一般蹦出来,使得我们在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更加水到渠成。 - 思考
现在知识点创造出新的领悟。这个操作,个人觉得是最难的,没有什么固定地套路。它就是要求我们天马行空去地漫游思维世界,糅合一切可能的知识点,去酝酿新的知识,新的观点。由于这个操作的高难度性,在我们进行知识加工处理的阶段中,一般也不做硬性加工要求,只需随性思考,任意妄为即可。
所以总结起来,知识加工的操作有:
——理解,弄明白每个知识点的来由,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操作。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并自我解答。
——总结,以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去提问“为什么”,提炼出精华。
——抽象,去掉其中的特殊性,提炼出普适性的知识,旨在举一反三。
——联想,与其他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站在更多地角度去看待知识。
——构思用法,设想这个知识的使用场景,将知识场景化。
——思考,天马行空去地漫游思维世界,糅合一切可能的知识点,去酝酿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