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气,唯一在买书这件事儿上不抠,学校里有个书店,很小,但书很便宜,估计都是盗版,我特爱逛,基本一进去就要买书。
几个学期下来,怎么也花了五六百块钱,买了有三十几本书。要说多,可是真不多,但在我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骄傲。
我买书的第一标准即是否为经典。经典的书立即买。像傲慢与偏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都是一定要买的。
大学以前,没有那么便利的买书条件,一是镇上没书店,小摊贩大都只卖些教辅,且质量很差。来回去县里买书,一是贵,而是不方便。所以我没有基本藏书。
小学时,特别爱读书。我爱去我舅家,原因就是比我大几岁的姐姐常发情感读本,我本次去都去找情感读本看,低着头看书,不跟大人玩,也不出去跑,看不完就很很不好意思的问姐姐,能不能拿回家看,每次都是非常高兴的抱着书回家。虽不能说废寝忘食,但说十分着迷一点不过。
在家里没什么娱乐,小女孩的我也不愿老是出去跟别的小孩打疯狗,于是就看书。临要上厕所了,非要找本书才去;周末或假期早起也没事,就趴在被窝里看书;晚上自己打着手电筒捂在被窝里看书。但没书可看,我自己上学发的课外阅读书,早就翻了好几遍了,姐姐家的书也都看过了好几遍,爸爸打工回家的路上买来解闷的杂志,我也看,真好看,舍不得看,看完一遍,再重新看一遍或翻翻更早看过的,因为看得太快,后边没剩几页了,我担心以后没得看了……
那个时候好像啥也不馋,吃穿的都没啥意见,就馋书,所以慢慢的养成对书的渴望,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有很多很多非常精彩的书籍。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一下,我发现我现在看书找不到小时候那种痴迷了,对书的珍惜和热爱也远不及以前了。看看常常出神,看不进去,另外还有一点,刻意的追求进度,特别在乎看了几页几本,对书里的内容反倒不太在乎了。
不如以前了。小的时候看书的目的多纯粹,就是觉得读书好,想读,读书能让人快乐。现在目的性比以前大大增强了,一方面的确是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有意寻找书给我的启迪,另一方面读书开始变成了负担,任务,而不是开心快乐。
我更愿意在快乐中学找读书的意义,不贪多,养成习惯,享受读书带给我的欢乐。
朵儿朵儿,每晚阅读一点点,加油呀!与快乐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