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质量改进年,项目的质量改进做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加上度量的支撑,效果数据也出来了,可谓是走向了正规,而回过头来,看看团队这一年的质量改进,可谓是一波几折,点太散,面没有太形成,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层面,力没有拧成一股绳,没有形成很好的气候。经历了年初主动的信心满满,洋洋洒洒的大篇改进,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收益不够明显,大家的积极性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势头。再到后面,被领域推动着做了不少事,但更多是点的层面,是为了领域的质量改进目标服务,没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和主动性。因此,花了很大的力气,很多的时间做了不少事,但却没有看到太明显的成效,高危模块,依然高危。因为,自己没有想清楚该怎么做,如何做,所以只有跟着别人做,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今天听领域分享他们的质量策划,核心的启示有几点:
- 团队质量策划周期不宜过长,最多一个季度,按照我们目前的版本计划,一个Release,也就是三个月会比较好,这样刚好和版本发布也对齐。这是我们去年团队改进,最大的一个误区。
- 质量改进,以交付和发布来定目标。比起,上一个发布版本,我们质量怎么样,这一个发布版本,改进的目标是什么,从Release一开始,就定下来。
- 每一次质量改进的策划,都从上一个质量策划的落地实施效果回顾开始。从外场和外部故障的复盘结果作为我们此次改进策划的输入和依据。
- 全员制定,全员参与。每一个改进措施务必做到满足SMART原则,有负责人和截止时间点。最重要的是,重视承诺,我们只制定能做得到的,但承诺要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到,树立和打造团队和个人的品牌效应。每一个人,积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也为我们团队共同的目标达成,出策出力。
- 一定要有闭环,闭环除了对改进策划每个条目跟踪落实的闭环,还有关于改进效果的闭环,以此不断改进我们接下来的改进策划。
当然,我认为,这几年最重要的,还是人,集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往着同一个目标,往着同一个方向去发力。节奏感出来了,效果出来了,自信心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