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小六的《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之前,我没有玩简书,零星看过他的几篇文章,不了解他的成名之路,因为知识管理训练营才开始关注他,才知道他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知识“网红”。羡慕之余,我迫切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吗?我连续花了三个晚上三小时把书看完,看书的时候我不时在想:我们参加过一样的活动,读过一样的书,关注一样的大神,可是为什么结果有天壤之别?其实答案已经写在书名上了,小六是“高效能的行动派”,而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光输入不输出,或者行动了但没坚持,或者行动了但效率低。怎么破?下面我以一个屡战屡败的拖延症患者角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1、持续练习
小六在简书的粉丝现在7万多了,粉丝数还在稳步上升,随着名气的增加,机会更多同时事务也更繁杂,但是他依然保持每周输出5-7篇高质量的干货文,大部分时间每天4点起床,这种勤奋程度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到的。小六说,他只是坚持在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有人邀请去做分享,没钱的分享也做,慢慢地积攒了口碑,然后开始做系列课程,出书,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有一个著名的721学习法则,由摩根、罗伯特和麦克三人在合著《构筑生涯发展规划》 中正式提出,该法则认为成人学习70%来自真实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工作任务与问题解决,20%来自反馈和人际互动,10%来自正式培训和自学。实践练习的时间应该是学习知识时间的7倍,而现实中,大部分人热衷于知识的获取,却不愿意花时间在实践上面,更不用说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体系,以文章或者分享的形式输出。
每个人的条件和资源都不同,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未必对你适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一步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形成自己的风格。小六的成功难以复制,但是他的方法和态度值得学习,在没有努力之前不要去想能否成功,只管坚持去做,过程中的点滴积累即是收获。就像老秦说的,成功的路上一点也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了。
2、学会精简
前段时间参加了“DISC一日商学院”活动,李海峰老师在台上说:“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问题不是知道的少,而是知道的太多,但真正彻底掌握的少。所以只要挑一样工具完全运用,真正触类旁通,活下去肯定没有问题。”
我们身处在一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事物都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你很容易被别人带跑。当你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很上进优秀,你非常焦虑,什么都想学习,今天PPT,明天思维导图,什么都只学了皮毛。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现在有意识地精简微信、微博、简书等信息输入,在一段时间内确定一个学习重点,通过书本和网络广泛收集、整理和学习,其他不相关的信息屏蔽或者往后排。与其浅尝辄止,不如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修炼一个技能,建立独特的个人品牌,自己把握节奏,不受外界的干扰。
在习惯养成这件事上面,也是需要学会精简。因为人都有惰性,本能地排斥改变,21天根本没法养成一个习惯,更不用说有些人还想同时养成几个习惯。如果拖延症比较严重,不要一上来就定一个百天计划,那是给自己挖坑!习惯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盯着一个习惯,把目标定在21天,设定奖惩办法,达成以后下一次可以定在50天,然后80天,100天,真正形成习惯以后再添加一个新的习惯。
3、提高效率
古典老师说过“在互联网时代,武林秘籍容易得到,拼的是谁先练出来”。知识不等于能力,从知道到做到再到做好,中间的差距就是刻意练习的时间和效率。我之前看书的习惯是,一本书从头开始,逐字逐句,看到喜欢的句子就停下来摘抄,所以看一本书一般需要一周时间。参加100天阅读计划的时候,战隼老师分享了快速阅读和主题阅读方法,但我没有尝试,还是认为读书不在于量在于吸收。小六用他的亲身实践证明,30分钟读完一本书,一周主题阅读15本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量变才能带来质变。
提高效率的方法可以参考这些:1、在精力旺盛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所以说早起的人更容易成功,时间利用率更高;2、利用各种APP提高效率,看小六分享的那些就够了;3、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包里随时备着书和本子,随时读上几页,记录自己的灵感。
效率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一开始不要纠结什么方法最好,先行动起来,持续练习一段时间后慢慢能摸索出规律。这个时候,再去看看其他人有什么方法技巧可以借鉴,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了解自己的瓶颈在哪,再去听大神的分享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或者拿着具体的问题去向大神提问,最好是能找机会和人分享,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会不会有人看,但至少我在输出,在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能坚持下去,在简书上记录自己的成长,分享自己的感悟,向小六那些大神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