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既要呵护其中规律,又要适应时代发展。
1.《搜神记》5年级(张祖庆)
对比研究:相比其他两个版本,《搜神记》中的《千日酒》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小组活动,各自分工
②小组展示:有开场白(“我代表小组发言”);组内同学在白板上展示
教师提示:写作特点+举例(论证)
教师提问:人物形象通过什么来表现?——语言描写(对话)
角色演绎(师生共读)——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关注细节
思考尝试:对话补白
吟诵音频:师生共同诵读——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课堂总结:同一个故事,有多种叙述方式,在比较阅读中学习不同的写作方式。
拓展延伸:裴登峰《搜神记故事悟赏》:“‘千日酒’流淌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它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传统文化的传承
课后思考:张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善于化繁为简,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动情动声,让学生完全融入于文本之中,不仅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吟诵经典的美感,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而且还渗透着数学教学方面缜密的逻辑思维,衔接自然,层层深入,启发性强。我想,语文教学应当是跨学科的,不仅仅在教学内容方面涉及多种学科,在教学方式上同样可以借鉴理工科的思维方式,让课堂充满思想性,让传统的语文课不那么枯燥。
2.《捉妖记》5年级(林良徵、江琳、李晓彤)
导入:什么是妖?你知道有哪些妖?——哪吒(PPT展示不同形象)
教师提问:哪吒是神?是妖?还是人?
《封神演义》、《西游记》、《三教源流》——三位老师分别带领三个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图纸:根据文字用合适的方式概括哪吒的一生
小组展示,通过动作演绎哪吒不同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比较不同
不断抛出问题,比较不同:哪吒——孙悟空;哪吒——俄狄浦斯
教师提问:哪吒是否应该杀父?——播放《哪吒》音乐
课堂总结:学会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去分析其他神话人物,并且将这样的学习方式迁移到其他学科当中。如:对比、罗列细节、角度探究、辩论形式等。
课后思考:这是一堂颠覆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式,即问答式教育法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陷入一种自相矛盾之中,继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自觉得出结论。三位老师共同引领一堂课,在我看来耳目一新,只是,由于课堂中的面铺排得太大,苛求面面俱到导致重点不够突出。在大量问题的驱动下,对于根本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答。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很难了解到一些教学环节的目的所在,直到最后教师总结时方才恍然大悟。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课堂围绕一个中心展开,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清晰,也更有收获。但无可否认的是,这堂新型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筛选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期让所有的学生融入课堂之中,这给我们的母语探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固定且一成不变的教学或学习方式,我们不妨打开自己的视野,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疑惑:A.用西方文化做母语探究是否会让传统经典流失?
B.如何在进行母语探究的同时,也能不忽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3.《消失的瀑布,消失的课文》5年级(洪峰)
学生想要了解的内容:统计图
针对学生想了解的文章内容展开课堂
朗读:注重字词积累与联想
教师提问: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吗?
比较分析(找到不同):四份课外材料(来源:百度百科、360提问)——语文书VS网络
教师提问:修建大坝好不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加入科技辅助元素:Google地球演示
课堂总结: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生活不是一道选择题,或者说不仅仅是一道选择题。
课后思考:洪峰老师在开场时便通过一种自嘲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由陌生变得熟悉。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进而由浅入深,展开讨论。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善于通过联想的方式举一反三,让学生对知识点了然于心。同时,洪老师的课堂中也不乏特色,让课堂一度高潮迭起,比如:列举修建大坝的优势与劣势让学生进行判断分析,通过数据统计让学生思考利弊,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通过语文书与网络的PK对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会全面思考。比如:借助Google地球演示让学生有形象的认知,打开他们看世界的大门。课堂有趣、有味、有深度且有启发。
“生活就是教育本身”,而完整的课程,便是完整的生活。我自身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呵护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