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乃是林建明,写他可以用“一个安徽人在上海”,或者“农民写手林建明”,或者“愚公移山,愚人著书”,而我不想这样写,我想写“愚人写的是范文”。
可以说他是传统作家,到网上写作还是这两年的事,所以他写的文章很多发表在报刊上,见《2019年年度写“文”总结》:2019年,他在《上海散文》《德州晚报》《散文选刊》等发表作品91篇。
读他的散文,我没读到什么热点,什么应景之作,他写的最多的是故乡的人和事。我也生活在乡下,所以读他的文章就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很是亲切。你看看题目就亲切,就会想起故乡很多的往事,比如《我的程家墩,我的老洲头》《露水街》《娘的电话》《粽叶》《玩水的童年》《麦香》《童年的果树》《我那遥远的村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再看看我们一些简书作者,写的都是撸贝啊,或晒聊天的图啊,更有甚者自己的事都做不来,却热衷于他事,对热点的事追的起劲,真是可笑。
有歌唱,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得清清楚楚。简书里自有明白人,且看《我的后援团--愚人(林建明)老师》,此文作者凤凰竹子,她写道:
我和林老师都没有见过一面,他对我这个写作小白可以说是倾囊相授。我写的《铜钱草》老师更是无私帮忙润笔修改,并推荐了几个公众号的编辑微信给我,鼓励我参加征文比赛;我的几篇文章得以在公众号上面发表,都离不开老师的润色,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支持!
有不少朋友写我,在网上写我的文章铺天盖地。愚人老师也写我,今天我在网上还能找到他写我的文章七八篇。我想出一本《蒋坤元评论集》,他写我的文章真的都可以入选,但每个人一篇,所以其余的文章只能忍痛割爱。不过,在这里,我先摘录一些,请看:
1,《浅析蒋坤元的作品特色》:
受人追捧的作品都源自于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者说是真实生活地翻版。蒋坤元的作品质朴,厚实,接地气,缘自于他的乡村。像成名作家都有个文化地理坐标,如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贾平凹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背景一样。蒋坤元的作品大都是写渭塘和阳澄湖,一个是自己的家乡,一个是创业的福地。他写那里的村庄、田野、小船小河,写那里的人和事。在他的心中,这两个地方就像太平洋里的海水无穷无尽。
和那些大作家们不一样的是,蒋坤元的作品给读者的印象是真实,真诚,真情。他没有那些花哨的语言摆设,也没有给人洗脑的心灵鸡汤,甚至极少引用至理名言,唐诗宋词。就像苏州的园林景观,容器是老家的,泥土是老家的,种子是他精心撒下、培育的,开出来的是一盆又一盆的风景。
2,《人生是一本书 -读蒋坤元新作有感》:
都说人生是本书。可我手头上已经有五本他著的书,据说到年底他出的书就超出四十这个数字了。他还有公司,涉及制造,模具,注塑,租赁,据说身价超亿,成为一方名人。这两个超字不简单,不是一般人可以超越的。我的脑子里这两个“超”字就转个不停,他难道是超人么?
其实我没关心他的物质上的身价,与我无关啊,我关注的是他的精神上的富有。一个整天与机器,与产品,与竞争对手周旋的人,哪来的时间,心情,脑力来规划他的文字,还这么的有模有样。我所知道的,他出的书有散文系列,随笔系列,长篇小说单行单,诗歌集,分明是个多面手,千手观音啊。在简书里,我还看到他的“野心”,想编剧,想有影视作品。天,别人一生是一部书,他是一岁一部书的节奏。
3,《一本好书~读蒋坤元<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有感》:
在甪直,我和蒋老师有过短暂的接触,交流。这个貌似平常的人却有一个远大的胸怀:人生是一个过程,你的眼光有多远,决定了你的前程有多远。想要获得长久的幸福和掌握未来,那么你就必须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必须从现在做起,必须从小事做起。只有心存高远,眼光长远的人,才能进入生命至高的境界。
从甪直回来头几日里,我还冒出一个想法:在当下甪直,也许还有很多个沈柏寒,却找不出第二个叶圣陶了。现在我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还有《创业没有早晚》《水车仍旧在转》《西行记——小记蒋坤元新书分享会》《走在甪直的大街上》……愚人为我写下这么多文章,此乃三生有幸也。对于爱好愚人文章的读者来说,也有一件幸事,那就是愚人的散文集《走出乡村的人》,即将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嘿,我喜欢一切老土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