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依然是个未解之谜。我们被告知要多睡、要睡好、要睡得有“质量”,但是很少有人会花时间研究这件占据了我们生命中1/4时间的事情。 睡眠究竟是生理需要还是社会建构?失眠是一种病吗?我们睡多久才是正常的?
《我们为什么睡不着》将历史研究与临床故事、流行文化、文学和电影、技术、广告、政治和媒体的例子结合起来,梳理了从古至今人们对睡眠和失眠的认识变迁。从弗洛伊德到脑电图,关于睡眠人类所知的一切,都将在此得到重新审视。
我们为什么睡不着,因为社会希望我们永远醒着,该怎么审视现代人的奢侈睡眠呢?一起来读《我们为什么睡不着》。在金钱永不眠的商业时代,人类的时间就是利润,所以个人生活只能被不断被牺牲,以前我们因为焦虑而无法入睡,现在又因为无法入睡而焦虑。
于是有人从睡觉里嗅到了商机。开始出现八小时睡眠法,睡眠训练营还有各种床垫枕头广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这两个字被人们尝尝挂在嘴边,却没有人去分析睡眠焦虑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详细研究了睡不着的几大原因,也许能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睡眠问题。
首先是渴望式焦虑,就是说当你连续失眠很久后,白天会不由自主的担心自己晚上睡不着,等晚上躺下了,就开始检查自己是不是有失眠的迹象。并且疯狂的寻找困意。但是这种检查和寻找是需要思考的,思考肯定会让人保持清醒,而清醒就带来了焦虑。但你还心想果然,我果然又要失眠了。
接着说内疚式焦虑,就是当你闭眼躺下时过去某次尴尬难堪的场面突然闪回,或者你顺利睡着了,梦里出现一些无法对人言说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留在你的潜意识里,让你的意识为了逃脱内疚而选择清醒,这种焦虑,同样会在有原生家庭创伤的人身上发挥作用。所以当我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睡不着时就该回顾和正视过去的创伤了。
还有一种召唤式焦虑,这是比较普遍的,通讯的发达让许多人在下班后依旧无法拥有个人时间。我们是永久开机随时待命的所以夜晚入睡后,要继续消化和接受外部信息,并且有意识的等待召唤,召唤和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焦虑。
当然还有生活琐事和突发变故会引起失眠,所以上面三种焦虑,尝尝隐藏在琐事背后,很难被单拿出来讨论。“焦虑、悲伤、失败,这些基本的人性特质如今却变成了睡眠不足的后果。我们不再将失眠看作因抑郁而产生的状态,而是把因果倒置:我们睡不着,所以抑郁了。”
这本书里不止研究了失眠,还提到了各种失眠治疗和各个时代的睡眠分析。
“睡眠知识告诉我们,电子屏幕产生的蓝光会影响入睡,但显然,影响更大的是那些外界的需求。我们没法松懈,别人有事要告诉我们,有东西要给我们看,有问题要问,我们有任务要完成,没完成的话又会有人来提醒。我们现在的睡眠就像是手机上的“睡眠模式”,并没有真正关掉,随叫随醒。
读完这本书真的会发现我们并不了解睡眠,我们都被时代的八小时睡眠标准绑架了,越睡不够越有睡眠压力。越有压力越焦虑,夜间的清醒成为了一种惩罚。书里却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人是不需要八个小时的睡眠的,那只是消费时代的焦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