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单老今天去世了,享年84。
人总是要离开的,况且孔子73、孟子84,不为殇寿。但有些人走了,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2014年吴清源大师以百岁高龄去世,算得上“一生悬命”式的求道围棋时代结束了。
前两天,常宝华老先生去世,只能算传统相声时代结束后的余韵了。那个时代结束的标志是马三立马老离世。
单老在评书界的影响,差不多是这个地位,也大约相当于武侠界的金庸金老爷子。
1
我们这一代人,娱乐比较单一,而且大家经历背景都差不多。哪个动画片火,哪个电视剧热,大家基本都知道。
那时的车马信件都慢,啥东西火能火好一阵,不象现在,今天的流量小生,明天就不知道哪去了,此“娘炮”并非彼“娘炮”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还不普及,娱乐是评书的天下。一段火的评书播出时,也有万人空巷之效,人手一部收音机。
在一众评书表演艺术家里,单老火得时间特别长,因为他作品特别多,有好多看家大书――隋唐演义、明英烈、三侠五义、七侠小五义、白眉大侠、薛刚反唐、三侠剑、燕王扫北、童林传、封神演义、乱世枭雄、百年风云、水浒传、曾国藩……
这些书,别人如果把一部说好了,就能独树一帜,吃一辈子。比如,过去讲“三国”有个姜存瑞,号称“姜三国”,说得极细,一段“温酒斩华雄”能讲两个礼拜,关二爷还没出场;还有专门讲“水浒”的,只讲“武十回”,世情人心,讲上一年也讲不完。
单老不一样,“隋唐”和“明英烈”两部是家传大书,和别人讲的不一样,有很多精彩桥段。这两部书傍身,本来够吃了,但他还不断挖掘整理,不但传统书目极多,还讲过“太平洋大海战”这样的二战题材评书,常讲常新。
若按以前听评书的办法,每天听一段,只听单老的,都可以十几年不重样。等听完了这些书,他保证又有新书问世。
从这个角度看,把单老比金老也极妥帖。二人讲书写书,都象树上开花,气象万千,层峦叠嶂,奇峰突起。而且,没有力竭的迹象,一部结束,又开一部,每部都是高水准、高质量。
2
讲故事的能力是天生的,说评书的能力也是天生的。单老说评书,固然由于家传渊源,但天赋也不可少。
据说,他讲新书只看两遍,第一遍记住主要情节和脉络,第二遍记住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然后就可以上台讲了,讲得和熟书一样。
听他讲书,从来都一气呵成,娓娓道来,从来不感觉有生涩、打嗑巴的时候。
所谓引人入胜,一是情节,二是语言,前者有赖于文本,后者则要靠表演者。同样的情节,有人讲来味如嚼蜡,有人讲来则兴味盎然。
功力高低,高下立判。
有人说:金庸的书就是有魔力,明明看过很多遍,随便翻开一页,仍能不由自主看下去,不知不觉就是几十页。单老的评书也是,明明听过,知道来龙去脉如何,还是愿意听那略带沙哑的嗓音不急不徐说来。
“生书熟戏”、听书听扣子,评书的悬念很关键,知道了结果还能听下去,比再看一遍熟知的小说更难得。
正因如此,刘文亨在相声“评书趣谈”中才会编出那个笑料:话说十位英雄在酒楼上吃饭饮酒,忽听得楼梯口腾腾腾一阵脚步响亮。上来一人,站在楼口,直吓得十位英雄苶呆呆发愣。要知此人是谁,明天再讲!
第二天,说书人接着说:昨天说到,十位英雄在酒楼上吃饭饮酒,上来一人,吓得十位英雄苶呆呆发愣。此人不是旁人,正是跑堂的上菜。
听单老评书,就算明知道是跑堂的上菜,也能继续听下去。
3
评书不仅在“说”,更主要在“评”,有说有评,夹叙夹议,才是好评书。
单老说评书,虽然人物有脸谱化之嫌,但善恶、是非、好恶、爱憎分明,说的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事,但评的是世道人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讲到白玉堂目空一切,骄傲自满,就评一句:人要是太骄傲了,这露脸离现眼就不远了。
讲到张作霖回家,先去看母亲,就评一句:要是一头先扎到媳妇屋里去,那还叫人吗?
讲到秦琼交游广阔,遇到难事总有朋友相助,就评一句:列位,做人还是要多做好事、多交朋友!
还有很多名言:
遭劫的在数,在数的难逃。
水贼过河,甭使狗刨。
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尘世上新人换旧人。
当着挫人,别说短话。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人心似铁非似铁,官法如炉真如炉。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谁的命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吃咸盐换来的。
瓦罐不离井沿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人老不讲筋骨为能。
都很通俗易懂,但话糙理不糙,经的事多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单老在“乱世枭雄”中也王婆卖瓜一回:列位,说书讲古长知识,没事多听书听曲。
4
但评书再好,也不属于这个时代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骄傲。这个标志和骄傲只属于这个时代,既不属于以前,也不属于此后。这就是空前绝后。
此前也有评书,但没有广播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介,评书表演者很难有全国性的影响;此后也还有评书,但大众传播媒介发达了许多倍,也不会再有全国性影响的评书表演者了。
因此,单老也是空前绝后的,就象前面提到的吴清源大师、马三立马老,还有仍在世的金老爷子。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单老于评书的影响,有赖于大众传播媒介,也受阻于大众传播媒介。
我从来不厚古薄今,认为现在比不上以前。相反,时代总不断进步,今天应该比昨天好,明天应该比今天好,即使看上去没那么好,但放眼更长的时间段和更广的空间看,总会一点点好起来。
只是,过去的时代虽然不如未来的时代好,但有些东西也不再有了。
单老评书的影响,是今天玩抖音快手的年轻人绝对没法理解的。正如这个年代的年轻人也理解不了金庸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
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单老去了,也就再没有那样的说书人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隋唐”还有人说,但我们再也听不到单老的“三杰反打第二杰”、“一猛一绝斗一杰”。
“明英烈”还有人说,但我们再也听不到单老的“八宝驼龙枪大破九凤朝阳刀”、“南北昆仑对大槊”。
至于别的书,或许还有人说,或许根本就没人再说,就此成为绝唱。
单老既归道山,再无后事如何,没了下回分解。悼之!
(微信公号:江湖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