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象外”的公众号,里面讲到一个做抽象画的画家,说实话,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抽象画的魅力。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说作品最重要的不是表达出来的样子,而是创作者的心血。你的感受,你的认知,你的情绪才是作品里最重要的东西。就好像你可以去模仿别人的画,没准还能画的看起来更好,但是画里的心绪还是人家那个样子,你只是模仿了皮相而已。
也因此,抽象画绝对不是在场馆里随意一瞥,或者手机拍张照片发朋友圈的功夫就能理解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具体形象的作品还能有个熟悉感,还能随随便便说这个好看那个不怎么样。但是放在抽象画呢,我们全得像个小孩子似的,用心思去琢磨一个作品的意思之处。有时候还没准像各种“瞎琢磨”的笑话里一样,看出很多压根没有被定义的东西来。
简单讲,具象的作品就像应试教育一样,有标准答案,服不服都高低立现;而抽象作品就像博雅教育一样,让你具有了生存的适应力,但是你究竟如何应对世界变化就是你的事了。
我觉得这也恰恰是抽象作品并不为很多人喜欢的原因吧,因为麻烦,谁愿意对着一幅画花心思了解,还得冒着自己的看法别人不赞同的风险。相比之下人云亦云和面对展馆里所有作品都雨露均沾划算了不知多少。
我并不是认为具象的作品没有价值,即便在这个PS和摄影都非常受追捧的时代,甚至哪怕人工智能都能模仿大师做出以假乱真的作品,也不意味着花大时间画真实的物体和形象是没有价值的。
反倒我更认为具象的作品如果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一件难度更高的事。而让观看者抛开一切技法和内容来看到作者的内心,就更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了。就像让你透过森林看一个乒乓球一样。
而抽象作品呢,简直就是专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而生的一样。本身就抛开了一切形式,当然这也是它的弊端之处,因为不熟悉,而不熟悉也就自然看不懂,看不懂很多人就会直接不看了。嘿嘿,也让乒乓球作比喻就是,一切的光线,草木,温度的表达,全是作者想要让你意识到乒乓球的存在。而为了更直接表达,没有丛林草木的遮挡,可你不仔细就是发现不了球体的存在。
其实,图像本来是比文字更能引发共鸣的表达了,却,大家都习惯了标准直接的,所以反倒需要引起情绪的让人看不懂了。
也没什么好悲哀的,我写这么多字不是也没用一张张图像来表达嘛。在图像的表达上,现在一切影像作品就是全新的一种美术作品表达形式。
我今天之所以写抽象画的内容,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昨天只是阅读文字就居然让我魂牵梦绕了,突然发现很喜欢。当然,我也不想做什么胡乱画几笔骗人的作品,而且目前的作品也不断的让我有新的提升。所以肯定不会一股脑就冲进去的,不过下一幅作品往这个方向去探索,却是一件值得的事了。
从表达内心的角度看,中国画中的写意作品就是典范,去年刚接触的时候看到画一朵喇叭花的过程,我就知道自己做不到。不是技法和耐心的问题,而是在于心中有没有“物”的问题,即便当时照猫画虎做出来,也是东施效颦罢了。
同样,对于电脑绘画我觉得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做的人多人少没什么,而是究竟你的一笔一线能不能成为你构成作品的部分,还是就是“走错”,我觉得这个需要思考。电脑作画是保证效率的,但是艺术恰恰不需要标准和效率评判。
反过来,电脑绘画也有好处,就是手绘太差的话,可以拿来增强信心。但其实手绘的时候,颜料的变化,纸张的不同,这些充满“流动性”的问题解决好了,对你的电脑绘画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