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去买鞋,售货员问:“看什么样的鞋”,我说:“我跑步一直穿的都是比较软底的跑鞋,现在还想买一双差不多的”。她说:“说明你不专业,跑步还是要硬一点的”,有些尴尬,但没表现出来,当时无法衡量她说的对不对,但也没有100%相信,于是跑到旁边的店也看了看,旁边店售货员都聚在收银台,叫了半天才有个人过来招呼,拿了一双让试下,人却又不见了,心想“算了,还是回刚才那家吧”。
回来试了双觉得价格能承受的,这时有位小伙跟家人进来,售货员给他介绍,具体介绍啥没注意,只听到小伙说了句:"那是你不懂",就走开了,售货员说:“那你再看看吧”,小伙火气很大,可能他是对的(售货员介绍的不专业或者有问题),但表现的如此强烈感觉有些过了,如果别人不专业(不懂)可以不说出来,自己在心里评判就好,一是保护自己,也是为了顾及他人,虽然售货员说我不懂,但我还是在哪买了 ,因为我觉得穿得比较合脚,没有纠结这个是入门的还是专业的,对我这种跑步的人来说目前是够的,至于专业级,随着后面的跑步深入在不断的了解也是可以的,没必要上来就成为专家,那小伙可能很懂,但看样子(身材)也不是个运动之人。
晚上写日记的时候,记录了以下感想: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内心戾气很重,稍有不对总是表现出脾气。但这次看别人,反而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如果在忽悠我,要做的是学习和评估,没必要戾气缠身,虽然我可能是对的,但也可能是错的。戾气就像一条狗,以前我经常拴不住他,他时刻都跳了出来,现在当他出现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他来了,虽然还是经常控制不住,但已平静许多。
大多数说这车不行,那车不好的人,基本都是没长时间开过体验过的人,负责任的车评人在最后都会说:“你应该去体验”,自己的买车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看了许多视频,自认为很懂,谈的时候头头是道,这车动力不行,那车变速箱不好等等,但试驾完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
写作的三要素之一是观察(体验),只有自己体验过才有发言权,现在已经不像之前喜欢高谈阔论,变得更务实,开始注重体验,不再是看了会视频,听别人讲了讲就以为自己知道,我更在意自己真实体验的感受,别人的永远只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