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了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内容深刻,有许多的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由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论诗绝句,是我国文学批评中所独有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传统史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论诗绝句做系统完整的研究,阐明其中所蕴含的诗学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唐代是论诗绝句繁荣发展的时期,杜甫作为其中重要的诗人,其作品对论诗绝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戏为六绝句》就是杜甫论诗绝句的代表作。

《戏为六绝句》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包括六首七言绝句,针对当时“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以及割断历史,笼统否定六朝至初唐的诗歌创作的错误倾向,高度概括的阐明了自己对待六朝作家和古今之争等问题的主张和态度,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出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相互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他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戏为六绝句》以组诗的形式出现,为组诗论诗的开端,之后才有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到清代时有王渔阳《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陈融《读岭南人诗绝句》等大量组诗作品。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在本诗中,第一句就表达出了杜甫对庾信的推崇,称赞庾信的文章老更成,批评了当时一些人笼统否定齐梁诗歌诗歌创作的错误倾向。在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杜甫也评价到:“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关东”;在《春日忆李白》曾说“清新庾开府”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组诗第二首论及初唐四杰,称他们的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格为“当时体”。四杰诗文并未能脱六朝藻绘余习,他们的创作才被“尔曹”“后生”哂笑为“轻薄为文”,末两句亦是杜甫讥讽“尔曹”对四杰错误的认识,讥笑他们只看到了四杰初唐文体的不成熟之处,并未正确认识四杰在当时初唐文坛中所作的开疆拓土的贡献。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劣于’句正为杜甫称引后生之言,而非杜甫之语”,当理解为: 即使四杰再现诗坛,重操翰墨,创作出的作品也要劣于汉魏作品,不能像汉魏文学一样继承风骚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倾向。末两句是杜甫对于“尔曹”的批判,认为四杰终究是龙文虎脊,为君王所驭之才,观四杰之历块过都、迈往无前之概,,哪里还能是“尔曹”所能望见的呢?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此首总论前三首,做一客观之结论,肯定了庾信、四子江河万古的成就,然面对后生的嗤点不得不思考: 当今之世,谁是能兼“翡翠兰苕”“鲸鱼碧海”之才的诗人? 要想成为这样的诗人,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前贤之作,怎么去借鉴呢?,它承接了前三首杜甫讥讽“后生”之旨,又开告诫后生学诗方法之说,实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不薄今人爱古人’:是杜甫的自道,是他的现身说法。”作者首起便示明后学者以作诗正路,既不看 轻古人,也不看轻今人,”杜甫针对当时文坛流行的厚古薄今现象,提出不论对汉、魏、齐、梁文人,初唐四杰或者同时代的其它诗人,都应该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应有的尊崇。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拟后学者口吻发问:既然不及前贤更勿疑矣,面对可师法之贤人当如何取舍?随即又给出的回答是:区分辨别前贤作品中浮华不真实的作品并舍弃,以求接近风雅之品格;取贤人之长为学,转益多师。此首乃杜甫告诫后人作诗之道。真正有意义的是,凡是优秀的作者都是自己的老师,但又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这样方可以在继承中革新,在学习中超越。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诗歌批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论诗诗,它和杜甫的其他诗歌批评思想是紧密联系、互为参照的。杜甫的论诗诗作为研究杜甫乃至唐代诗歌批评的重要资源,其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