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一下java中集合类
https://www.jianshu.com/p/32420c73941b?t=123
https://juejin.im/post/5b7e955be51d4538de11550c
1. Iterator接口
Iterator接口,这是一个用于遍历集合中元素的接口,主要包含hasNext(),next(),remove()三种方法。它的一个子接口LinkedIterator在它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三种方法,分别是add(),previous(),hasPrevious()。也就是说如果是先Iterator接口,那么在遍历集合中元素的时候,只能往后遍历,被遍历后的元素不会在遍历到,通常无序集合实现的都是这个接口,比如HashSet,HashMap;而那些元素有序的集合,实现的一般都是LinkedIterator接口,实现这个接口的集合可以双向遍历,既可以通过next()访问下一个元素,又可以通过previous()访问前一个元素,比如ArrayList。
2. List
List是元素有序并且可以重复的集合。
List的主要实现:ArrayList, LinkedList, Vector。
2. 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的区别
总结:
ArrayList 和 Vector 基于数组实现,对于随机访问get和set,ArrayList优于LinkedList,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
LinkedList 不会出现扩容的问题,所以比较适合随机位置增、删。但是其基于链表实现,所以在定位时需要线性扫描,效率比较低。
当操作是在一列数据的后面添加数据而不是在前面或中间,并且需要随机地访问其中的元素时,使用ArrayList会提供比较好的性能;
当你的操作是在一列数据的前面或中间添加或删除数据,并且按照顺序访问其中的元素时,就应该使用LinkedList了。
3. Set
Set集合中的对象不按特定的方式排序(存入和取出的顺序不一定一致),并且没有重复对象。
Set的主要实现类:HashSet, TreeSet。
HashSet如何检查重复
当你把对象加入HashSet时,HashSet会先计算对象的hashcode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同时也会与其他加入的对象的hashcode值作比较,如果没有相符的hashcode,HashSet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发现有相同hashcode值的对象,这时会调用equals()方法来检查hashcode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就不会让加入操作成功。
hashCode()与equals()的相关规定:
如果两个对象相等,则hashcode一定也是相同的
两个对象相等,对两个equals方法返回true
两个对象有相同的hashcode值,它们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综上,equals方法被覆盖过,则hashCode方法也必须被覆盖hashCode()的默认行为是对堆上的对象产生独特值。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则该class的 两个对象无论如何都不会相等(即使这两个对象指向相同的数据)。
总结:
HashSet是一个通用功能的Set,而LinkedHashSet 提供元素插入顺序保证,TreeSet是一个SortedSet实现,由Comparator 或者 Comparable指定的元素顺序存储元素。
4. Map
Map是一种把键对象和值对象映射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包含一对键对象和值对象。 Map没有继承Collection接口。从Map集合中检索元素时,只要给出键对象,就会返回对应值对象。
Map的常用实现类:HashMap、TreeMap、HashTable、LinkedHashMap、ConcurrentHashMap
几个问题:
1. HashMap 的工作原理?
通过hash的方法,通过put和get存储和获取对象。存储对象时,我们将K/V传给put方法时,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进一步存储,HashMap会根据当前bucket的占用情况自动调整容量(超过Load Facotr则resize为原来的2倍)。获取对象时,我们将K传给get,它调用hashCode计算hash从而得到bucket位置,并进一步调用equals()方法确定键值对。如果发生碰撞的时候,Hashmap通过链表将产生碰撞冲突的元素组织起来,在Java 8中,如果一个bucket中碰撞冲突的元素超过某个限制(默认是8),则使用红黑树来替换链表,从而提高效率。
2.get和put的原理吗?equals()和hashCode()的都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key的hashCode()进行hashing,并计算下标( n-1 & hash),从而获得buckets的位置。如果产生碰撞,则利用key.equals()方法去链表或树中去查找对应的节点
3. HashMap 的长度为什么是2的幂次方?
为了能让 HashMap 存取高效,尽量较少碰撞,也就是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每个链表/红黑树长度大致相同。这个实现就是把数据存到哪个链表/红黑树中的算法。
HashMap 和 LinkedHashMap 的区别
LinkedHashMap 拥有与 HashMap 相同的底层哈希表结构,即数组 + 单链表 + 红黑树,也拥有相同的扩容机制。
LinkedHashMap 相比HashMap的拉链式存储结构,内部额外通过Entry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
HashMap 元素的遍历顺序不一定与元素的插入顺序相同,而 LinkedHashMap 则通过遍历双向链表来获取元素,所以遍历顺序在一定条件下等于插入顺序。
LinkedHashMap 可以通过构造参数 accessOrder 来指定双向链表是否在元素被访问后改变其在双向链表中的位置。
HashMap & TreeMap 的区别
HashMap实现了Map接口,不保障元素顺序。
TreeMap实现了SortedMap接口,是一个有序的Map。内部采用红黑树实现,红黑树是一种维护有序数据的高效数据结构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上不同。
底层数据结构: JDK1.7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用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JDK1.8 采用的数据结构跟HashMap1.8的结构一样,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用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重要): ① 在JDK1.7的时候,ConcurrentHashMap(分段锁) 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每一把锁只锁容器其中一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容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访问率。(默认分配16个Segment,比Hashtable效率提高16倍。)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摒弃了Segment的概念,而是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以后 对 synchronized锁做了很多优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JDK1.8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② Hashtable(同一把锁)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效率非常低下。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方法时,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可能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用 put 添加元素,另一个线程不能使用 put 添加元素,也不能使用 get,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效率越低。
JDK1.7的ConcurrentHashMap:
JDK1.8的ConcurrentHashMap(TreeBin: 红黑二叉树节点 Node: 链表节点):
2. list set map 有什么区别
list和set是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而map不是
list可以存放有序重复元素
set可以存放无序不重复元素
map可以存放键值对
Map List Map的主要区别如下:
set List 是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的子接口;Map本身就是一个接口;
list数据存放时有序的,允许有重复元素;set数据存放时无序的,不允许有重复数据;map是以键值对的形式存放,存放是无序的,key值不允许有重复的,value值可以有重复的;
list里面可以有任意的null值;set数据只允许有一个null值,如果多个数据都是null,那么只存在一个;map的key值只能有一个null值,value值可以有任意数量的null值;
实现类(只说几个平时在用的)
list:ArrayList,LinkedList
set:HashSet,TreeSet
Map:HashMap,TreeMap
3.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有什么区别
ArrayList底层为数组结构,数据存在内存中的地址是连续的,所以查询效率高,直接用数组下标就可以得到数据,而插入,删除要移动操作位置前后的元素。
LinkedList底层为链表结构,数据存在内存中的地址不是连续的,查询的时候需要通过指针一个一个去查找,效率没有ArrayList高,但是插入,删除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改变指针的指向即可,不需要移动操作位置前后元素。
ArrayList费空间的地方就是真实的数组长度要大于实际存储的元素的长度,为了方便添加数据;而LinkedList费空间的地方是一个位置要存本身的数据还有存指向前后的指针;
4. HashMap和HashTable有什么区别
HashMap不是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内部的方法都是用synchronized修饰的,所以HashMap效率要比HashTable高;
HashMap允许键值为null,HashTable不允许,只要有为null就会报空指针;
5. error和exception有什么区别
https://www.cnblogs.com/baxianhua/p/9162103.html
① Exception 和Error 都是继承了Throwable类,在Java中只有Throwable类型的实例才可以被抛出或者捕获,它是异常处理机制的基本类型。
② Exception和Error体现了Java平台设计者对不同异常情况的分类。
⑴Exception是程序正常运行中,可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可能并且应该被捕获,进行相应处理。
⑵Exception又分为可检查(checked)异常和不可检查(unchecked)异常。可检查异常在源代码里必须显式的进行捕获处理,这是编译期检查的一部分。不可检查时异常是指运行时异常,像NullPointerException、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之类,通常是可以编码避免的逻辑错误,具体根据需要来判断是否需要捕获,并不会在编译期强制要求。
⑶Error是指正常情况下,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绝大部分的Error都会导致程序处于非正常的、不可恢复的状态。既然是非正常情况,不便于也不需要捕获。常见的比如OutOfMemoryError之类都是Error的子类。
③ 简单的类图,列典型例子如下
④ 理解Java语言中操作Throwable的元素和实践,掌握最基本的语法是必须的,如try-catch-finally块,throw throws关键字等。
⑤ 实例
⑴下面的代码反应了异常处理中哪些不当之处?
try{
//........
//.......
Thread.sleep(1000L);
}catch (Exception e){
//....
}
以上代码违反了两个基本原则
| 尽量不要捕获Exception这样的通用异常,而应该捕获特定异常,这里面的Thread.sleep()抛出的是InterruptedException。原因是让代码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尽量多的信息,不要太泛,不好定位。
|| 不要生吞异常,否则会导致难以诊断。如果不把异常抛出来,也没有输出到日志,程序可能会以不可控的方式结束,没人能够轻易判断是哪里出了异常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异常。
⑵
try{
//........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这段代码没什么问题,但在产品代码中一般不允许这样处理,原因是标准出错不是个合适的输出选项,因为很难判断到底输出到哪里了。尤其是对分布式系统,无法找到堆栈痕迹,所以最好详细的输出到日志里。
⑶ Throw early,catch late
public void readPreferences(String fielName){
//...........
InputStream in =new FileInputStream(fileName);
// read the file....
}
如果filename是空,程序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但是没第一个时间暴露问题,堆栈信息会令人非常费解,往往需要更复杂的定位修改如下:
public void readPreferences(String fielName){
Objects.requireNonNull(fileName);
//...........
InputStream in =new FileInputStream(fileName);
// read the file....
}
至于catch late,最差的处理方式就是生吞异常了,本质上就是掩盖问题。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保留原有的case信息,直接再抛出或者构建新的异常出去。在更高层面,因为有了清晰的逻辑,会更青春合适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⑥自定义异常
⑴是否需要定义成Checked Exception,因为这种类型设计的初衷更是为了从异常情况恢复,作为异常设计者,我们往往有充足信息进行分类。
⑵在诊断信息的同时要考虑避免包含敏感信息,否则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问题。Java的标准类库出错信息不包含具体的机器名,端口,IP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还有用户数据一般不包含在日志里的。
⑦ 从性能角度审视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⑴try-catch代码段会产生额外的性能开销,它会影响JVM对代码进行优化,所以建议仅捕获有必要的代码段,尽量不要一个大的try包住整段的代码;与此同时,利用异常控制代码流程也不是一个好注意,这样非常低效。
⑵Java每实例化一个Exception,都会对当时的栈进行快照,这是一个相对较重的操作,如果发生的非常频繁,这个开销就不能被忽略了。
6. 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
接口(interface)和抽象类(abstract class)是支持抽象类定义的两种机制。
接口是公开的,不能有私有的方法或变量,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没有方法体,通过关键字interface实现。
抽象类是可以有私有方法或私有变量的,通过把类或者类中的方法声明为abstract来表示一个类是抽象类,被声明为抽象的方法不能包含方法体。子类实现方法必须含有相同的或者更低的访问级别(public->protected->private)。抽象类的子类为父类中所有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否则也是抽象类。
接口可以被看作是抽象类的变体,接口中所有的方法都是抽象的,可以通过接口来间接的实现多重继承。接口中的成员变量都是static final类型,由于抽象类可以包含部分方法的实现,所以,在一些场合下抽象类比接口更有优势。
相同点:
(1)都不能被实例化
(2)接口的实现类或抽象类的子类都只有实现了接口或抽象类中的方法后才能实例化。
不同点:
(1)接口只有定义,不能有方法的实现,java 1.8中可以定义default方法体,而抽象类可以有定义与实现,方法可在抽象类中实现。
(2)实现接口的关键字为implements,继承抽象类的关键字为extends。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所以,使用接口可以间接地实现多重继承。
(3)接口强调特定功能的实现,而抽象类强调所属关系。
(4)接口成员变量默认为public static final,必须赋初值,不能被修改;其所有的成员方法都是public、abstract的。抽象类中成员变量默认default,可在子类中被重新定义,也可被重新赋值;抽象方法被abstract修饰,不能被private、static、synchronized和native等修饰,必须以分号结尾,不带花括号。
(5)接口被用于常用的功能,便于日后维护和添加删除,而抽象类更倾向于充当公共类的角色,不适用于日后重新对立面的代码修改。功能需要累积时用抽象类,不需要累积时用接口。
7. 子类继承父类 构造方法是否能被重写 为什么
子类不可以重写父类的构造方法,子类尝试重载父类的构造函数,编译器会报错,编译器如果要构造一个类,必须要有和类名字相同的构造函数才可以。也就是说,构造函数是用来造唯一的东西的。不能用一个构造函数即造爸爸,又造儿子。这样身份就乱了。
构造方法是在一个类创建的时候,用于创建类实例的时候被调用的特殊函数。它不是类的成员函数,它只能代表这个类本身。不可以创建一个继承的子类时,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创建子类。
8. String, StringBuffer, Stringbuilder三者区别
https://www.cnblogs.com/wang-yaz/p/10277882.html
1.运行速度,从快到慢:StringBuilder > StringBuffer > String
String为字符串常量,而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均为字符串变量,即String对象一旦创建之后该对象是不可更改的,但后两者的对象是变量,是可以更改的。
String str="abc";
System.out.println(str);
str=str+"de";
System.out.println(str);
如果运行这段代码会发现先输出“abc”,然后又输出“abcde”,好像是str这个对象被更改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罢了,JVM对于这几行代码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创建一个String对象str,并把“abc”赋值给str,然后在第三行中,其实JVM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也名为str,然后再把原来的str的值和“de”加起来再赋值给新的str,而原来的str就会被JVM的垃圾回收机制(GC)给回收掉了,所以,str实际上并没有被更改,也就是前面说的String对象一旦创建之后就不可更改了。所以,Java中对String对象进行的操作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建新的对象并且将旧的对象回收的一个过程,所以执行速度很慢。
而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的对象是变量,对变量进行操作就是直接对该对象进行更改,而不进行创建和回收的操作,所以速度要比String快很多。
另外,有时候我们会这样对字符串进行赋值
String str="abc"+"de";
StringBuilder stringBuilder=new StringBuilder().append("abc").append("de");
System.out.println(str);
System.out.println(stringBuilder.toString());
这样输出结果也是“abcde”和“abcde”,但是String的速度却比StringBuilder的反应速度要快很多,这是因为第1行中的操作和
String str="abcde";
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会很快,而如果写成下面这种形式
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de";
String str=str1+str2;
那么JVM就会像上面说的那样,不断的创建、回收对象来进行这个操作了。速度就会很慢。
2.线程安全,StringBuilder是线程不安全的,而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
如果一个StringBuffer对象在字符串缓冲区被多个线程使用时,StringBuffer中很多方法可以带有synchronized关键字,所以可以保证线程是安全的,但StringBuilder的方法则没有该关键字,所以不能保证线程安全,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操作。所以如果要进行的操作是多线程的,那么就要使用StringBuffer,但是在单线程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使用速度比较快的StringBuilder。
总结一下
String:适用于少量的字符串操作的情况
StringBuilder:适用于单线程下在字符缓冲区进行大量操作的情况
StringBuffer:适用多线程下在字符缓冲区进行大量操作的情况
9. jsp的是实现原理
jsp的本质就是一个servlet,jsp在第一次被访问时会被Web容器翻译成servlet
index.jsp -> index_jsp.java -> 编译成index_jsp.class运行
可以在Tomcat的work目录中可以找到,下次一次访问时, 会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了, 从新翻译加载
整个过程是全局web.xml当中有一个叫JspServlet来进行翻译的
10. jquery选择器都有什么
https://www.jianshu.com/p/003a4a70c598
一、基本选择器
基本选择器是jQuery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选择器,它通过元素的id、class和标签名等来查找DOM元素。
1、ID选择器 #id
描述:根据给定的id匹配一个元素, 返回单个元素(注:在网页中,id名称不能重复)
示例:$("#test") 选取 id 为 test 的元素
2、类选择器 .class
描述:根据给定的类名匹配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test") 选取所有class为test的元素
3、元素选择器 element
描述:根据给定的元素名匹配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p") 选取所有的元素
4、*
描述:匹配所有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 选取所有的元素
5、selector1,selector2,...,selectorN
描述:将每个选择器匹配到的元素合并后一起返回,返回合并后的元素集合
示例:$("p,span,p.myClass") 选取所有,和class为myClass的标签的元素集合
二、层次选择器
层次选择器根据层次关系获取特定元素。
1、后代选择器
示例:$("p span") 选取元素里的所有的元素(注:后代选择器选择父元素所有指定选择的元素,不管是儿子级,还是孙子级)
2、子选择器 $("parent>child")
示例:$("p>span") 选择元素下的所有元素 (注:子选择器只选择直属于父元素的子元素)
3、同辈选择器 $("prev+next")
描述:选取紧接在prev元素后的next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one+p") 选取class为one的下一个同辈元素集合
4、同辈选择器 $("prev~siblings")
描述:选取prev元素后的所有siblings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two~p")选取id为two的元素后所有同辈元素集合
三、过滤选择器
1)基本过滤选择器
1、 :first
描述:选取第一个元素,返回单个元素
示例:$("p:first") 选取所有元素中第一个元素
2、 :last
描述:选取最后一个元素,返回单个元素
示例:$("p:last") 选取所有元素中最后一个元素
3、 :not(selector)
描述:去除所有与给定选择器匹配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input:not(.myClass)") 选取class不是myClass的元素
4、 :even
描述:选取索引是偶数的所有元素,索引从0开始,返回元素集合
5、 :odd
描述:选取索引是奇数的所有元素,索引从0开始,返回元素集合
6、 :eq(index)
描述:选取索引等于index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返回单个元素
7、 :gt(index)
描述:选取索引大于index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返回元素集合
8、 :lt(index)
描述:选取索引小于于index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返回元素集合
9、 :focus
描述:选取当前获取焦点的元素
2)内容过滤选择器
1、:contains(text)
描述:选取含有文本内容为text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p:contains('我')") 选取含有文本“我”的元素
2、:empty
描述:选取不包含子元素或者文本元素的空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p:empty") 选取不包含子元素或者文本元素的空元素()
3、:has(selector)
描述:选取含有选择器所匹配的元素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p:has(p)") 选取含有元素的元素()
4、:parent
描述:选取含有子元素或者文本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示例:$("p:parent") 选取含有子元素或者文本元素的
元素(或者文本)
3)可见性过滤选择器
1、:hidden
描述:选取所有不可见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2、:visible
描述:选取所有可见的元素,返回元素集合
4)属性过滤选择器(返回元素集合)
1、[attribute]
示例:$("p[id]") 选取拥有id属性的p元素
2、[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name=text]") 选取拥有name属性等于text的input元素
3、[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name!=text]") 选取拥有name属性不等于text的input元素
4、[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name^=text]") 选取拥有name属性以text开始的input元素
5、[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name$=text]") 选取拥有name属性以text结束的input元素
6、[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name*=text]") 选取拥有name属性含有text的input元素
7、[attribute~=value]
示例:$("input[class~=text]") 选取拥有class属性以空格分割的值中含有text的input元素
8、[attribute1][attribute2][attributeN]
描述:合并多个属性过滤选择器
5)表单对象属性过滤选择器(返回元素集合)
1、:enabled
描述:选取所有可用元素
2、:disabled
描述:选取所有不可用元素
3、:checked
描述:选取所有被选中的元素(单选框,复选框)
示例:$("input:checked") 选取所有被选中的元素
4、:selected
描述:选取所有被选中的选项元素(下拉列表)
示例:$("select option:selected") 选取所有被选中的选项元素
四、表单选择器(返回元素集合,使用相似)
1、:text
描述:选择所有的单行文本框
示例:$(":text")选取所有的单行文本框
2、:password
描述:选择所有的密码框
3、:button
描述:选择所有的按钮
4、:checkbox
描述:选择所有的多选框
11. jsp中有什么循环
https://www.jianshu.com/p/e31301c98be5
serlvet用<c:>标签循环遍历,注:items是结果集。
引用标签库<%@ taglib prefix="c" uri="/WEB-INF/c.tld" %>
<c:forEach>标签的作用就是迭代输出标签内部的内容。它既可以进行固定次数的迭代输出,也可以依据集合中对象的个数来决定迭代的次数。
<c:forEach>标签的语法定义如下所示。
<c:forEach var="name" items="expression" varStatus="name"
begin="expression" end="expression" step="expression">
body content
</c:forEach>
<c:forEach>标签具有以下一些属性:
var:迭代参数的名称。在迭代体中可以使用的变量的名称,用来表示每一个迭代变量。类型为String。
items:要进行迭代的集合。对于它所支持的类型将在下面进行讲解。
varStatus:迭代变量的名称,用来表示迭代的状态,可以访问到迭代自身的信息。
begin:如果指定了items,那么迭代就从items[begin]开始进行迭代;如果没有指定items,那么就从begin开始迭代。它的类型为整数。
end:如果指定了items,那么就在items[end]结束迭代;如果没有指定items,那么就在end结束迭代。它的类型也为整数。
step:迭代的步长。
<c:forEach>标签的items属性支持Java平台所提供的所有标准集合类型。此外,您可以使用该操作来迭代数组(包括基本类型数组)中的元素。它所支持的集合类型以及迭代的元素如下所示:
java.util.Collection:调用iterator()来获得的元素。
java.util.Map:通过java.util.Map.Entry所获得的实例。
java.util.Iterator:迭代器元素。
java.util.Enumeration:枚举元素。
Object实例数组:数组元素。
基本类型值数组:经过包装的数组元素。
用逗号定界的String:分割后的子字符串。
javax.servlet.jsp.jstl.sql.Result:SQL查询所获得的行。
不论是对整数还是对集合进行迭代,<c:forEach>的varStatus属性所起的作用相同。和var属性一样,varStatus用于创建限定了作用域的变量(改变量只在当前标签体内起作用)。不过,由varStatus属性命名的变量并不存储当前索引值或当前元素,而是赋予javax.servlet.jsp.jstl.core.LoopTagStatus类的实例。该类包含了一系列的特性,它们描述了迭代的当前状态,如下这些属性的含义如下所示:
current:当前这次迭代的(集合中的)项。
index:当前这次迭代从0开始的迭代索引。
count:当前这次迭代从1开始的迭代计数。
first:用来表明当前这轮迭代是否为第一次迭代,该属性为boolean类型。
last:用来表明当前这轮迭代是否为最后一次迭代,该属性为boolean类型。
begin:begin属性的值。
end:end属性的值
step:step属性的值
<c:foreach>类似于for和foreach循环以下用法:
1、循环遍历,输出所有的元素。
<c:foreach items="${list}" var="li">
${li} www.jb51.net
</c:foreach>
注意:items 用于接收集合对象,var 定义对象接收从集合里遍历出的每一个元素。同时其会自动转型。
2、循环遍历,输出一个范围类的元素。
<c:foreach items ="${lis}" var = "li " begin="2" end ="12">
${li}
</c:foreach>
注意:begin 定义遍历的开始位置,end定义遍历的结束位置。begin 和end的引号必须写。
3、循环遍历,输出除某个元素以外的元素或输出指定元素。
<c:foreach items="${list}" var ="li" varStatus="status">
<c:if text="${status.count==1}>
${"第一个元素不要"}
</c:if>
${li}
</c:foreach>
注意:varStatus 表示当前集合的状态(其实是不是,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这样用,会的人指点下),count为循环一个计算器。
4、循环遍历,输出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
<c:foreach items="${list}" var ="li" varStatus="status">
<c:if text="${status.first}">我是第一个元素</c:if>
<c:if text="${status.last}">我是最后一个元素</c:if>
</c:foreach>
注意:first表示如果是一个元素,则返回ture,反之则返回false
last 表示如果是最后一个元素,则返回ture,反之则返回false。
5、循环遍历,按指定步长输出。
<c:foreach items="list" var ="li" step="2">
${li}
</c:foreach>
注意:step为循环的步长。每次隔两个单位输出一个。如:1、3、5、==
12. 盒子模型都有什么
标准盒子模型和IE盒子模型,包括content,padding,border,margin。和标准盒子模型不同的是IE盒子模型的content中width、height包含border和padding。
width和height:内容的宽度、高度(不是盒子的宽度、高度)。
padding:内边距。
border:边框。
margin:外边距。
13.B/S 和 C/S有什么区别
B/S就是“Browser/Server”的缩写,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S就是“Client/Server”的缩写,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B/S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B/S结构的优点
(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
(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
(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4)、开发简单,共享性强
B/S 模式的缺点
(1)、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
(2)、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
(3)、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
(4)、无法实现分页显示,给数据库访问造成较大的压力。
(5)、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二、C/S 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C/S 模式的优点
1.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
2.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
3.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C/S 模式的缺点
1.需要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布功能弱,针对点多面广且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用户群体,不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
2.兼容性差,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写程序。
3.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14.常用的设计模式都什么
https://www.jianshu.com/p/e58727a1a235
单例模式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应用程序中,某个类的实例对象只有一个,你没有办法去new,因为构造器是被private修饰的,一般通过getInstance()的方法来获取它们的实例。
getInstance()的返回值是一个对象的引用,并不是一个新的实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懒汉式写法(线程安全)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饿汉式写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静态内部类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双重校验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观察者模式
对象间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装饰者模式
对已有的业务逻辑进一步的封装,使其增加额外的功能,如Java中的IO流就使用了装饰者模式,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任意组装,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适配器模式
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变压器。假设一个手机充电器需要的电压是20V,但是正常的电压是220V,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变压器,将220V的电压转换成20V的电压,这样,变压器就将20V的电压和手机联系起来了。
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一个抽象的接口,多个抽象接口的实现类,一个工厂类,用来实例化抽象的接口
工厂方法模式:有四个角色,抽象工厂模式,具体工厂模式,抽象产品模式,具体产品模式。不再是由一个工厂类去实例化具体的产品,而是由抽象工厂的子类去实例化产品
抽象工厂模式:与工厂方法模式不同的是,工厂方法模式中的工厂只生产单一的产品,而抽象工厂模式中的工厂生产多个产品
代理模式(proxy)
有两种,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15.说一下什么是工厂模式
16.说一下什么是单例模式
17. spring建立的bean是什么模式
单例模式
18.说一下jvm内存模型
https://www.jianshu.com/p/76959115d486
19.说一下jvm1.7和1.8之间的区别
https://blog.csdn.net/qq_42651904/article/details/88862994
20.描述一下垃圾回收机制
https://www.jianshu.com/p/82cbcabd4ef9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由于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的生命周期都跟随线程的生命周期,当线程销毁了,内存也就回收了,所以这几个区域不用过多地考虑内存回收。由于堆和方法区的内存都是动态分配的,而且是线程共享的,所以内存回收主要关注这部分区域。
如何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引用计数法
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值就加1,如果引用失效,计数器值减1,所以当该计数器的值为0时,就表示该对象可以被回收了。但是存在两个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可达性分析算法
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的话,也就是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证明此对象已经不可用,可以被回收了。
二次标记
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被判断是对象不可达时不一定会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因为要真正宣告一个对象的死亡,必须经历两次标记的过程。如果发现对象不可达时,将会进行第一次标记,此时如果该对象调用了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会被放置在一个叫F-Queue的队列之中,如果在此队列中该对象没有成功拯救自己(拯救自己的方法是该对象有没有被重新引用),那么GC就会对F-Queue队列中的对象进行小规模的第二次标记,一旦被第二次标记的对象,将会被移除队列并等待被GC回收,所以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垃圾回收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首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进行统一的回收(标记即二次标记的过程)。此算法有两个不足:一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效率都不高;二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内存空间碎片太多的话会导致以后程序在运行中想要分配较大对象的时候,无法找到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而导致不得不进行又一次的GC回收(后续的垃圾回收算法都是基于此算法进行改进的)。
复制算法
把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区域,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空间用完了,就把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内存中去,然后把已经使用的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性清理掉。这样每次都是对半个内存区域进行GC回收,并不会产生内存碎片,但是代价是把内存缩小了一半,效率比较低。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算法一样,区别是清除的时候会把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向上和向左),然后清除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新生代或老生代),然后根据每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收集算法。比如在新生代中,每次都有大量对象死去,就选择复制算法;而在老生代中对象的生存率高,没有额外的空间为它进行分配担保,所以采用标记—清除算法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21.是否有使用git操作命令
git init
git clone
git pull
git push
git commit -m
git checkout
git log
git status
git reset --hard HEAD^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server-name:path/repo-name.git
git merge --no-ff -m "注释" dev
22.多线程有哪些状态,具体说明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866498f26c48
23.有几种创建多线程的方法?说明一下
线程可以有如下5种状态:
5种状态的转换图如下
New (新创建)
当用new操作符创建一个线程时,如new Thread(r),该线程还没有开始运行。这意外这它的状态是new。此时程序还没有开始运行线程中的代码,在线程运行之前还有一些基础工作要做。
Runnable (可运行/就绪)
一旦处于新状态的线程调用start方法(如图中的1所示),线程就处于Runnbale状态。
处于Runnable状态的线程还未运行run()方法的代码,只有在获得CPU时间片才开始运行。
Running (运行中)
当线程获得CPU时间片,线程就进入Running状态(如图中的2所示)。
处于Running状态的线程有可能在运行中CPU时间片用完,而run方法没运行完,线程就又进入Runnable状态。
通常情况下,运行中的线程一直处于Running与Runnable交替转换的过程中。
Blocked (等待/阻塞眠)
当线程在Running状态中,遇到阻塞等待锁、等待用户输入、调用sleep()方法、调用join等待其他线程情况,会导致线程进入阻塞状态(Blocked)。
处于阻塞状态的线程,在阻塞等待结束之后,会进入Runnable状态,等等获得CPU时间片继续运行程序。
Dead (死亡)
当线程运行完run方法,直接进入死亡状态Dead 。
24. aio, bio, nio有什么区别
https://www.jianshu.com/p/8156d62ca282
BIO (Blocking I/O): 同步阻塞I/O模式,数据的读取写入必须阻塞在一个线程内等待其完成。在活动连接数不是特别高(小于单机1000)的情况下,这种模型是比较不错的,可以让每一个连接专注于自己的 I/O 并且编程模型简单,也不用过多考虑系统的过载、限流等问题。线程池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漏斗,可以缓冲一些系统处理不了的连接或请求。但是,当面对十万甚至百万级连接的时候,传统的 BIO 模型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高效的 I/O 处理模型来应对更高的并发量。
NIO (New I/O): NIO是一种同步非阻塞的I/O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