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侵删
文 | 墨乐桉
01
我曾在书中读到过一个片段,好像是在七八十年代的火车站汽车站门口,总有一个小黑板,也有可能是小绿板。那时候的电话还没有普及,处于与“车马邮件慢”时代的过渡时期,人们有什么话要留的就写在这个小黑板上。话都很简单,无非是一个署名,一句我到了,或一句我走了。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去向。黑板空间有限,这些话往往只能停留二十四个小时,因为这站口总要迎接新的旅人和归人。
不知道是自己心浮气躁了起来,还是这种快餐式的风气。我开始追逐快速的社交,特别是网络这种低成本的交友方式。明明知道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很多人发布的交友信息,无非是想让自己的无聊时光有个人陪他无聊。人们总渴望有能长久联系的,他们痛恨日抛的。可事实残酷的告诉你:不可能。
其实也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朋友,是朋友硬生生被自己弄丢了。有的时候想见见从前的朋友,但就是害怕见面了不知道说什么。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想法吧,与其尴尬,不如不聊不见。
昨天一个高中好友偶然间看到了她的QQ留言区,激动地告知我。我也就顺势去看了看,起初没什么感觉,心想“应该是她从来没有留意过留言,所以这么激动”。事实,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到了属于她的那些留言,夸张一点,有点看偶像剧的感觉。
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个时间,从14年直到17年末,然后留言就停止在了那个时间。看着这些方方正正的字,虽然看不出泛黄,但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时光的味道。以及那份真情与深情。有些话虽然迟到了两三年,但经过时光的浸染,偶然看到,那份情与感动不会变化。
不知道留言的主人还会不会回到这块留言板,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好友给他的回复。但有些字写下就是写下了,迟些看到有迟些看到的美与好。落日迟暮,红霞晕染天边应该和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或者更能吸引人。
02
为什么这些简简单单的文字能给我这么大的触动呢?我很好奇,因为既不是写给我的,也不是我写下的。
想了想,或许还是被这之中的真诚淡然所触动。看着那些文字,我似乎能看到一个骑着单车的男孩在街道之间来回穿梭,寻找那个偶然间听到的地点;我似乎可以看到他期待着国庆假期,在手机上打下一些想说的话,思前想后,终究是删删减减,只留下一部分在她的留言板上。
他写这些话的时候,或许就没想着她能当即看到,所以才选择了“留言板”这个隐蔽的位置。
03
果然长时间不写,写得磕磕绊绊,甚至都读不通顺。罢了罢了。反正没有一蹴而就的爱和成功,先静下心来吧。静下心来干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准备每一场考试。静下心来捕捉那实实在在的美好,静下心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在努力,有考上研究生还要日拼七小时以上准备cpa;有人十分热爱文学,想着古文复兴运动,起初听到这个东西时,我觉得这就像天方夜谭,但对方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虽然不能普及,还是希望能在小圈子里活跃起来;还有人不为考试,每天做行测的题目,只为了活跃思维......
之所以留言板上的话让我如此震惊,很大的原因是我浮在生活之上,不切实际,而当那些接地气又温暖的话涌入我的视线时,才会有触动。
老华还是时不时更新着他的公众号,还是一如既往的水和胡扯,但还是那个仅有网友缘分的老华。和几月前的一样,那么讨厌生活,又那么热爱生活。
他夸我那篇文章写得真诚,也对我承诺坚持阅读和保持写作表示支持。但我还是没有勇气让我的公众号示人,怕遭受异样的目光;还是不敢参加一次博雅图书会。
暂且这样吧。喜爱的歌手拼命地写歌录歌发歌。到底还是喜欢现实的沉甸甸的感觉,有压力,但起码不空虚。
2020722 17:30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