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解读高普尼克写的《园丁与木匠》,高观点下的育儿与人生,现在给大家总结一下,今天先总结6岁以前的观点。
高普尼克这本书,讲的是最新的科研成果,是童年对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哲学。你想知道怎么对待孩子,你得知道孩子的童年是干什么用的,你想要帮助孩子学习,你得知道儿童学习的脑科学原理。父母影响孩子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遗传基因,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家庭环境,能不能提供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这个也很重要,有一定物质条件和责任心的家庭都能做到;第三是具体操作手法,而高普尼克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根本不重要。
一.童年是一种风险解决方案。家长的英文单词parent的动词形式parenting意思是,家长对孩子的操作。高普尼克说,parenting对孩子不但没用,甚至有害,越来越流行的育儿指南,会毁了孩子的人生。
1.家长与孩子,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操作。做家长,不是去做木匠生产产品,而是做园丁,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好好成长。
2.越来越长的童年。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是,未成年期越长的动物,智力水平越发达。为什么现在的人的童年越来越长,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人在童年,不用为生计发愁,每天出了,学习就是玩儿,还有受到很多人的关爱,爷爷奶奶,陌生人都喜欢他,他能从很多人身上学到东西。
3.风险解决方案。人类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人就要变得复杂,才能适应环境。小时候要多探索,长大后专注于收获。所以父母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个环境,可以让孩子随便折腾,以期适应将来变复杂的环境。所以,早当家不是好事,养孩子不能当鸡鸭鹅来养,养育的重点不是让他掌握一项技能,而是让他学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4.童年真正的价值就在于混乱。混乱是一种演化策略,有利于孩子发展各种个性,以备将来适应各种环境。由此来说,因为未来环境不可预测,孩子将来幸福不幸福、成功不成功就不是你所能决定的 —— 得看他的特性跟他将来遇到的环境是否匹配。孩子的运气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多方探索、体验不同环境的条件。
二.真关系和假教育——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话?
孩子听不听你的话,首先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接受信息,孩子非常挑人—— 不是什么人跟他说什么东西他都信。
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
安全型的孩子听家长的。他跟家长关系好,他相信家长的话;但是家长和真理不一致的时候,他更相信真理。安全型孩子的学习模式非常健康。
回避型的孩子,有可能听家长的,但是家长在他心里没有权威,一旦遇到冲突,他不相信家长。
焦虑型的孩子,永远都相信家长。他不顾客观事实……搞不好长大了会变成妈宝男。
当你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先要问问自己跟孩子是个什么类型的关系。所谓“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动。
孩子听不听你的话,其次取决于你行不行。
两三岁的小孩就已经善于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如果这个人不自信,小孩根本不信他。
综上,如果你本人很靠谱,知识丰富充满自信,跟孩子的关系很亲密,孩子对你有安全感,他就愿意模仿你,他就更信任你的话。
如果你本人的一举一动都很有教养,心地善良做事稳重,你的孩子也会是这样。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三.玩儿的重要性。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玩儿态度复杂,有的家长把孩子的玩儿当作一种意志力堕落的表现,有的家长把玩儿当作对孩子的奖励,而这都是把孩子玩儿与成年人打牌、唱卡拉ok,那种娱乐混淆了。孩子的玩儿是不可缺少的成长环节,不但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玩儿有3种类型:
1.和别的孩子玩儿,我们称为打闹。打闹的好处,是学习社交互动。如果一个小孩从小都没有跟别的孩子打闹过,他到了社交场合就会表现得很笨拙,他不知道怎么跟人互动。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2.玩玩具。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也是在探索意外,探索东西都是怎么工作的。孩子都喜欢新奇的玩具,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玩法。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折腾玩具,这么摆弄一下那么摆弄一下。特别是如果玩具的行为跟孩子设想的不一样,他会特别感兴趣,完全符合波普尔说的科学家标准。
玩玩具还有实用的好处,探索有利于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哲学家以塞亚·伯林有一个著名的比方,叫“狐狸和刺猬”。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狐狸知道很多事。类比到人生的选择,像有些运动员和表演艺术家从小苦练,把一生押注在一门手艺上,就是刺猬;而有的人灵活性特别强,就相当于狐狸。
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狐狸,就得让他多玩玩具。
3.对大脑的影响。那你说就算要培养狐狸,我多报几个兴趣班,效率不是更高吗?不行。玩跟上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是亲自面对真正的意外。吹拉弹唱才艺学习,这些都是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这不是玩。我们关心的不是学会了多少技能,而是将来能不能应对新的环境。玩,是让孩子摸爬滚打一身伤痕换一份体会。
跟其他孩子打闹和玩玩具这两项活动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促进大脑发育。孩子玩的时候,大脑前额叶中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让大脑变得更可塑。
4.假装出来的可能性。
很多动物都会打闹和玩玩具,但是只有人类的孩子会假装。最基本的假装就是角色扮演。对一般想象出来的东西,孩子能分辨那是假的。特别是当孩子假装的时候,他们非常明白这是假的,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假装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想象不同的可能性。
5.人生最值得学习的技能
假装的第二个作用,是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而高普尼克认为,这个能力是包括大人在内所有人最值得学的技能。
这个能力在学术上叫做“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就是说你要知道别人的情绪是什么样,他有什么意图,他有什么欲望,他是真的还是假装,他的信仰是什么……你得会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我们一生都在琢磨别人怎么想,但心智理论学习的最关键窗口期是从18个月到五岁这段时间。
六岁以下儿童最应该学的东西就是两个 —— 一个是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怎么运行的,一个是人都是怎么回事儿。这第二个项目就是心智理论,是最重要的技能。说白了就是孩子得学会理解人,能善解人意就更好了 —— 而想要发展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玩假装。
四.关于玩,家长能为孩子做的事大概有三点 ——
第一,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孩子在贫穷或者危险的环境都能玩,如果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能放开了玩,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
第二,提供玩具。玩具不一定非得多么高端复杂,一根小木棍也可以玩,关键是得有玩具可玩。
第三,如果家长想参与,想引导孩子一起玩,也行 —— 但是你别忘了先戴上一顶侦探帽:你得能融入孩子的主流文化才行。
高普尼克经常和她的小孙子一起玩。有时候假装桌子底下有一只老虎正在睡觉,两人悄悄地从桌子旁边爬过去,说不要惊醒老虎……高普尼克说,关键还不在于家长的参与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而是……家长也很想玩啊!
获得各种好处、促进大脑生长、学会各种技能都是副产品 —— 我们之所以玩就是因为进化给我们设定了爱玩。为什么要让孩子玩?因为孩子爱玩!他们有权拥有幸福的童年。
家长是园丁,不是木匠,孩子是成长中的树木,不是产品。让我们懂得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提升自己,做一个高段位的父母,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你也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