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会想:什么是处方式的教养?你会给做老母亲的我讲些什么道理?那要从我与本书的缘分开始说起,参加萌妈训练营,马老师推荐三本必读书籍之一《园丁与木匠》,书中作者提到“处方式养育”,本来以为能解答一些养育中的具体的困惑,并给与一些方法;结果却饶有兴致地思考起:为什么要成为父母,以及做父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进化到发展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中,不断给我们启发,而不是给出答案来解决具体的问题。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教授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领袖,她对于儿童的心智、大脑的学习方式、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大量科学实证研究。
同时,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三个孙辈的祖母,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孩子的成长,充分印证了她的研究成果。《园丁与木匠》讲解了她的重要思想,这本书也荣获了美国认知学会年度最佳图书奖。
下面分享一下书中第一章对我有启发的内容。
开篇引出:亲子关系是人类很特殊的一种关系,从经济效益最大的原则来看,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肯定是大于回报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做父母呢?
养育一个孩子,如果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成年人,那养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引用了一个古老的比喻,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所以,我们现在带着一个问题来一起阅读本书,“我是园丁式的父母,还是木匠式的父母?
一、 反对教养
作者提出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反对教养!
这是作者从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的角度提出的。
20世纪后期,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出现在父母和孩子身上:教养。
在我国70年代初开始提出计划生育,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比如:独生子女政策的出现,家庭规模变小、上学时间变长,结婚生子的年龄推迟……..传统的隔代照顾模式被打破,孩子们早早开始入园,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育儿经,教养模式横空而出。
我是一位70后的妈妈,从小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那时我们都还是三代同堂,我们这一代孙子辈都由奶奶来帮忙照顾,在学业、工作上也没有什么压力,相对自由。随着我的表弟表妹们80后的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出生,看到他们三岁开始上园,有许多好看的彩色读物,好多好玩的玩具等,父母开始重视教育,培养他们考大学了。所以,80后的孩子们就由原来传承式养育模式过度到教养模式的时代。再到80后这一代人自己经历考大学、毕业、就业、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看起来顺理成章的历程,使得他们习惯性的把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验用到养育孩子上来:为孩子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坚信这样可以塑造出一个优秀、成功、幸福的人。
众多亲子教育书籍当中宣称的,会深刻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的东西,比如:
让孩子尽情哭闹到睡着,还是抱着孩子安抚?
是和孩子分床睡还是一起睡?
让孩子写作业,还是让他们尽情玩耍?………
新一代父母被铺天盖地的教养知识所影响,照搬这些模式养育孩子,过程中体会到了许多挫败感和焦虑。
这种处方式的教养实在是徒劳。作者说:教养也是一项糟糕的发明。对于新一代家长来说,越是努力塑造孩子成为一个各方面优秀、快乐、幸福的人,他们就越焦虑,有时会自责甚至感到挫败。如果塑造出这样的人,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适应能力也远远不足。还有可能,父母越想让孩子拥有快乐和成功的未来,孩子就越不快乐。
二、 混乱和无序是解答一切问题的钥匙
看起来养育孩子既费力又不能带来预测想要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件事呢?
作者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混乱和无序是解答一切问题的钥匙。到这里,你也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是开玩笑吗?混乱和无序有什么好处?
其实,我们每一个孩子出生后特点都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格、能力、强项、弱点、智力水平、技能禀赋等各不相同,你也不知道将来他是否会成才,是否会孝顺?什么都无法预测。我们也知道,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看出有些孩子胆大,有些孩子胆小。作者用她的两个儿子举例,大儿子阿列克谢总是喜欢爬到攀爬架的最顶端,但他每次上去之前都会先确定自己能下来,二儿子尼古拉斯则是头也不回的往上爬,才不管之后的事儿呢。作者本人小时候呢?无论如何都坚决不会爬高。后来,她的二儿子成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投资人,动辄要做关乎几百万美元的决定,作者说她想一想都会感到焦虑。作为父母当初养育的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长大后过着充满动荡和风险的生活,但是尼古拉斯的日子就是如此。
这个例子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做父母没有办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因为他们都是各不相同的独立的个体,也没有办法照着隔壁邻居家孩子考入北大、清华的经验养育自己的孩子。
到这里,你对混乱有一点新的感觉了吗?
科学家给混乱起了很多别名:可能性、随机性、噪音、熵。
浪漫主义把无序视为自由、创新和创造力的源泉。
结合这些解释,你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了吗?如果还是不理解,也没关系,作者用了一整本书八章的内容,用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实证来说明她的观点呢。
三. 父母保护好孩子从混乱中探索学习的机会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在那里等着我们。他们经常会在不同的想法之间跳来跳去。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反复去问一个还没上学的孩子,很可能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
在我们大脑成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神经链接会被强化,而不被唤醒和使用的神经链接就会被修剪掉。
正是混乱和无序给了孩子大量的机会去探索、尝试、体验和学习,让孩子具有了强大的学习和理解复杂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培养孩子从小就特别听话,你还逢人就夸:我家孩子就像一个“小大人”,听话、懂事、乖巧,那你就接受将来他唯唯诺诺、总是看别人脸色行事,没主见,没魄力吧!
好了,以下三点是读完第一章后印象较深的,也是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回味的部分。
1.不做木匠式的父母,试图按某个目标雕琢孩子,这注定徒劳且无益。
2.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3.父母做园丁,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和空间,让孩子在混乱中探索、学习。
一味的学习处方式的、没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教养方式,只会带来无穷的焦虑,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