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葭州寒雪
曾国藩曾说:
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过不恋。
意思是说,心中要非常明亮,虚空,没有牵挂,事情没有来的时候不要主动去寻它,事情来的时候就顺应它,当下要一心一意,心无杂念,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想它。
的确,我们大部分人在焦虑,在痛苦,都是摆脱不了过去,又对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心存幻想。人们一直忘记了当下。
今天我要谈的是由德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写的作品《当下的力量》。刚开始看这部书的时候,感觉根本看不下去,但是还是用了三天的业余时间,看完了这部著作。我还是主要谈谈给我印象较深的点,做一下分享:
一 临在
作者认为,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活在自己的思维当中,活在形式中,有形的时间概念里面。于是,我们会有逐渐形成无意识状态,让我们的思维裹挟着我们的一生。这样,我们会逐渐给消极和痛苦能量,逐渐形成了价值认同,那么我们就会永远活在痛苦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要摆脱痛苦和焦虑,就要处于临在状态,承认我们的本体和本然,承认事实,让自己处于意识当中。这样,那些无意识的,被思维所滋养的痛苦和焦虑,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二 痛苦
所谓的痛苦,就是我们思维下的一种认可,你认为痛苦,那么我们身体里面的小我就会逐渐获取力量,让我们不断地更加痛苦。
书中说道:
人类的痛苦不是上帝的惩戒,而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无意思的,受到思维的制约,慢慢对痛苦认可,形成一种抗拒形式。我们应该臣服,应该承认事实的发生的发生,不要去对抗,让意识入驻,让自己进入未显化状态。这样,我们的痛苦就会消失。
我们一直处于"思维"的控制中,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无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反而又希冀雨未来,或者是担心未来,于是就忽略了当下。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意思说,明白了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知道在未来的时间里面改正还来得及。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只能好好活好当下,不畏惧未来。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活在当下。
三 消极心态
我们不知道积极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但是我们能很肯定的知道消极绝对能给我带来坏处。有时候我们无法解释一种东西,我们只能从另个一角度去诠释。我们可以说某个东西不是什么。
不消极,不搪塞,不去自欺欺人,不去抗拒,于是就是正向的力量。
我们内心的平和和宁静,才是我们当下需要的。
王阳明曾说: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意思就是说,安定和平和是心的本体,是天理。动与静,只是不同境遇下的出现的不同罢了。
静的时候心要定,才能感悟到自己的本体。只有自己进入未显化的,混沌状态,我们才能接受事实,才能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