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这是在课前我考虑最多的问题,一直在思考怎么做?所以再讲离子键的时候我展示了一段话:“世界是和谐美好的,但美好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原子世界也是如此,原子也会追求完美-8电子的稳定结构,背后也需要无私的付出”,后让学生从Na、Cl的原子结构来分析:Na最外层1个电子,Cl最外层7个电子,Na把自己的一个电子给了Cl,变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时大家都稳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就是离子键,请学生自己给离子键下定义。而第二节课是我将上面那段话的最后一句改为“背后也需要相互妥协”让学生来思考付出和妥协的差别,并尝试分析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过程:H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它想得一个,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Cl最外层7个电子,也想得到一个电子,这时如果大家互不相让,世界就会大乱。可怎么办呢?如何才可以让双方都满意,大家出出主意吧……学生七嘴八舌的开始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我放了动画,H和Cl相互靠近,这时奇迹出现了,问题解决了,靠近时大家各提供一点电子,但也得到了对方的电子,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共用,共赢。学生看到结果也很兴奋,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在故事情境中融合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同时我也意识到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一节课、一个故事情境解决不了,但我想路要慢慢的走,我们开始探索,探索可以促使学生慢慢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慢慢的进步,关键是要不断发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