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面

    每天记一点:牛肉面

    汤清萝白辣子红,

    翠绿亮黄五色融。

    一碗小面惠民生,

    道是人间烟火浓。

      我喜欢面,老家的面就有很多花样,但凡那种,只要是家里灶台做出的面,从小吃到大也不会腻烦,不仅拴住了胃,更拴住了心。


      这几年因工作的原因,大多时间扎在乌鲁木齐,自然不比一般来新疆的游客,未出门就把“羊肉串”“大盘鸡”“馕坑肉”“手抓饭”当成引子。初来乍到都愿图个新鲜,但真要蹲下来生活,吃啥还得看本源。我还是循着面走,所以很快就成了周边牛肉面馆的拥趸。


        乌市的牛肉面馆很多,大都是民族餐厅,包裹着很多地域风味,我不太习惯,常去的一家就颇为纯粹,有点连锁性质,和老字号也不搭边,位置也不占优,店面不大,顶多四十来平米。牛肉面是绝对的主角儿,其他鸡蛋、小菜、烤串足够简约,全是可有可无的配搭。讲究的是面,直冲门的出面台上方挂着9块小木板,分别写着“宽的”“大宽”“韭叶”“毛细”“细滴”“三细”“二细”“二柱子”“荞麦梭”,这种分类在内地是很难见到的,而且用词浸透着“烟火气”,让人一目了然,无需多问。来的顾客也都简单,就奔着一碗面,多是一刻钟功夫的事,即便想喝上一杯,也是把面当“酒肴儿”,吃完走人。所以,店小桌少客却不少。我每次也是清汤牛肉面一碗,十块钱,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再加两三颗牛肉粒,连汤带面,啥都不缺。


  说这些还算平常,待久了我还了解到,这边的店一般都是可以免费加面的,如果从网上团购只要7.9元一碗,面馆的营业时间也足够长,每天只有凌晨3:30到7:30歇业。价格低、营业长,区区几元钱就能填饱肚子,无论早晚食客就像串成串的链子,一番畅快淋漓的“面”餐后,再去奔生活。


      一碗牛肉面,显然成了当地人的生存要素,以前也曾听过,在甘肃青海的一些地方,牛肉面就如同水和天然气一样,涨价就得开市民听征会讨论。我现在居于其中,豁然就明白了,牛肉面里有民生,更有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前些年开遍全国各地的美国加州牛肉面,不仅贵的离谱,而且吃起来怪怪的,总觉得不是老美的风格。后来有好事者质疑在加州根本寻不见,果不其然,很快印证这不过是国人制造的营销噱头,除了名字粘点“洋气儿”,其他啥都不是,正如《皇帝的新装》,一句话的事,一场闹剧就贻笑大方、灰溜溜地收场了。


      从河南向西北这一路,“面”应该是千百年来中原人“走西口”所延展出来的饮食文化,一碗牛肉面就是最好的纽带。人生在世,源自哪里,改变不了,也无需改变。


      我喜欢面,也喜欢这碗牛肉面,还是总书记那句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红二绿三白四黄五清。 嗯,是兰州牛肉面。 作为一个生长在大西北的糙汉子,我竟然不爱吃面。弟弟曾痛心疾首的抨击我的...
    苏城洛夏阅读 5,034评论 2 2
  • 看着越来越空的冰箱,脑子里一直琢磨今天中午该做些什么,常规的饭没人想吃,非常规的不仅没有食材,还没有手艺,“我好难...
    庭外白云阅读 3,644评论 2 4
  • 台湾美食,远近闻名,但行走街头,却很容易被上海生煎包、温州大馄炖、福州鱼丸、川味牛肉面,和各种闽南菜式搞糊涂——台...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5,135评论 0 6
  • 北方的冬天总是灰蒙蒙的,尘埃裹着尘埃,凝结成肉眼可见的颗粒状,深深浅浅地浮动在空气中。 一眨眼,日头便栽了下去。又...
    熊初墨_阅读 1,774评论 0 1
  •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兰州人进牛肉面馆喊到:老板来个尕碗,面多些,汤多些,萝卜多些,蒜苗多­。 这就是兰州人日常...
    读后君阅读 3,258评论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