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咖啡馆中静坐着,心里有些失落,一整年的时间,我连一个目标也没定好,唉,怎么办呢?望着窗外飘散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再望向书柜上搁置的一尊用青铜雕刻的毛主席像,不禁怀念起了那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毛泽东主席
从八岁到十六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乌龟井、东毛塘等多处私塾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困,毛泽东不得不暂且放下学业,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可是,带着复兴中华使命的有志青年毛泽东怎能屈于一米店之下?于是他给父亲留下了一腔“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情,凭借着亲戚的支持,毛泽东踏上了数年的私塾之旅。这就是伟人的志向,一旦有了目标,便会竭力去助力这个志向的兑现。
步入青年,毛泽东与与在私塾里交的朋友成立了新民学会,毛泽东看到清政府的巍然崩塌,封建社会的覆灭,感受到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壮志,留下了“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的豪情,誓要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了家庭后,毛泽东在共产党的时间里,有过“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的柔情相思,有过“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沉痛,也有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豪迈。1921至1934这段时间,可以说毛泽东是失败的。自己的妻子壮烈牺牲,党内陈独秀王明等多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将党推进深渊,自己也三次被革职,八次被处分,还走了两遭鬼门关。然而,毛泽东的意志却不允许他堕落下去,愈是风欺雪压,就欲要绝处逢生。第五次“大围剿”失败后,这支早已筋疲力尽的红军仍需进行25000里的长征,路上还有40万国军的围剿。在右倾分子来看,这无异于自取灭亡,不如缴械投降,而正是毛泽东那“吃的苦,不怕死,耐得烦,霸得蛮”的优良品质否决了投降的错误认识,进行长征,最终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
又是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人们所期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纵观毛泽东的奋斗史,我们不能发现,正是他那r“吃的苦,不怕死,耐得烦,霸得蛮”的优良品质,铸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雪还在下,把我身上的阴霾冲刷干净。阴霾散了,自己的目标也已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