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个博主提到心力,现在脑海中对心力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似是将它当做专注力来判断。
他对心力的消耗,平稳,回复用不同的事件将他们区分开。
控制,思考,情绪,都需要消耗心力来实现。
控制包含练习内容,学习新的内容,戒断某项内容,都属于消耗,我最近一个月的躺平,就是心力被榨干还不好好休息,被短视频持续消耗。作息也在心力消耗中混乱。同时还有关于开发一个完全不会的内容的时候消耗的心力更加跟不上,从而导致的躺平现象。
思考中包含读书和考试,这两项同样在消耗心力,只是在消耗的同时会有收获来冲淡消耗的疲惫,甚至在某个兴奋点能达到反哺的效果,也就是废寝忘食的状态,但这需要一些好书才行。而小说类属于放空大脑的娱乐类目,因此,对心力的消耗比较轻微。
情绪则是外部的人际关系中的情绪价值的体现,在家庭和生活中常常会伴随这些,索取和提供情绪价值都会是心力的波动原因。
以上是他对心力消耗原因的总结概括,短视频则属于持续性消耗,甚至是削弱上限的产物。
为什么我不怎么愿意去开发内容?总把要开发的内容一拖再拖?而这样一拖再拖反倒让我更难进行下去?
现在看来就是心力的缺失,失眠带来的精神不振,导致心力交瘁,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沉迷于短视频中获取虚假的获得感,麻痹自己的感知,从而降低心中的焦虑;一旦回归到正事上就会出现拖延和不愿意去做的情况,好似也有一部分多巴胺戒断的情况在里面。
短视频和游戏的及时反馈让大脑的多巴胺快速分泌,从而让大脑不断地去做能快速获得多巴胺的事情,从而对开发,学习,读书等内容都出现抵触心理。明明能快速的获取多巴胺为何自讨苦吃去做让人不痛快且不一定有回报的事情。
但是短视频和游戏除了带来多巴胺的分泌之后,还有心力,精神的消耗,当停止短视频和游戏后被消耗的心力和精神就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空虚,对其他的时候都不能提起兴趣,特别是面对现实没有解决的问题时焦虑心更甚。
剖析下自己焦虑的原因,
开发:因为使用的是新的语言,实际开发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会,自己不会的东西就不怎么愿意去触碰,最初因为兴趣导致想做的内容变成了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是在初期很重要的东西,但我容易过分强调兴趣,以至于在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就不愿意继续尝试,但想要做成某件事,兴趣只是开启他很小很小的一个因素,不足以当做完成整个事件的心理地基,毅力,心力,专注力,都是用来构建地基的因素。
嫉妒:情绪上容易和那些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人对比,里面有朋友,有同学,有亲戚,我会时不时将自己的现状与他们做对比,从而生出一阵无力和嫉妒的情绪,这种就是下意识的情绪消耗,念起则意乱,这种内耗是下意识的,而且是无端的纯消耗,仔细思考就是自己内心对现在生活的不满,然后从大脑中拼凑出别人的生活来映照自己现在的生活,自己折磨自己。但有个很重要的疑问点,就是别人的生活也不一定是我想要的,那么嫉妒的点就是我现在没有做到和达不到的内容,而且这个点还是我努努力能够达到,却因为自己的堕落或者时机的问题没能达到的事情。再细细拆解,嫉妒的内容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家庭,我会在下意识将金钱与家庭画等号,如果没有金钱,基本无法组建家庭,可是这个观念是我自己总结的还是别人强加给我的?这个是我嫉妒的源头之一,那还有的源头是什么?对家庭的渴望?不不,本质上还是对生存环境的更好追求,想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而现代社会对更好的生存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表达方式,金钱,那么也就是我嫉妒的根源还是因为本能的对生存环境的追求;现有的生存环境与心力的生存环境产生的落差从而导致的嫉妒心理的出现。
但什么又是更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