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写作班即将结束了。从开始到现在,还在坚持完成作业的学员越来越少。
一直有些话很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正好今天读到关于格局的文字,有了个出口。
大卫·舒尔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给出了三个提升格局的方法:抓大放小、见人所长和以队为家。
一、抓大放小
我们为什么参加这次写作班呢?大家的初心是什么?我想,至少也是为了学习写作技能吧,也有同学基础不错,想来突破瓶颈。
但为什么到了最后,有的同学从零基础写出了不错的文章,有的同学交了一两次作业就再也不见踪影?
关键有二:
一是放大自我信念。
坚持下来的学员,不见得是最有天赋的,但毫无疑问,在面对困难时,他们选择了相信自己,迎难而上,而不是畏畏缩缩,轻易放弃。
二是忽视细枝末节。
接触了数百位学员,我发现,坚持到最后的,恰恰是埋头苦写的。
这次写作课学员过万,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员以“消费者心态”(这是大家的权利),对主办方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指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点评,没有写下去的动力了。
这让我想起,在学生时代,有同学因为对老师不满,而放弃了该老师所教的科目。结果呢?上考场的难道是老师自己吗?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
什么是“大”?初心、时间、精力……什么是“小”?所有阻碍你实现“大”的事情。
二、见人所长
一个过万人的写作营,学员基础差别很大。有些同学已经有了运营的不错的自媒体,有的同学盯着题目好久写不出一个字。
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同学善于吸取他人意见,对助教和互评小组成员的点评认真对待,细细修改。有的同学,光看文中的错别字,我很怀疑,码完后自己有没有再读一遍。
几乎两天一次的作业,强度确实大,但恰恰是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坚持的学员坚持了下来。
他们有的时间少、精力不足,有的年纪大了,打字都不方便。
但他们对写作营出现的问题,不抱怨不纠结,把时间用在思考如何完成作业上,并且根据助教、同学的点评一遍一遍的修改。
他们的作业,从一开始的凑字数,慢慢的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更重要的是,通过互相学习,不但共同进步,还结交到了说得来的朋友。而那些抱怨写作营、抱怨同学水平差、设置的作业没意思等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
那么,面对问题就应该闭口不言吗?抱怨不同于建议。有的学员针对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细致的建议,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降低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影响。
这些同学,看到的就是写作营的长处,并没有因为存在瑕疵就否定和抱怨,而是积极融入,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
三、以队为家
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团队主人翁意识。有的同学会觉得,自己是来学习写作的,团队什么的与我何干?
的确,只是听课写作业,是不错。但是,在这个个人IP大行其道的时代,除非写作只为自嗨,那么,与外界的链接必不可少。
在提交作业的同时,能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不容置疑,有了更多的机会。
我想,大部分人选择付费写作课,初衷都是投资自己,提升写作技能,或圆自己的文学梦。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却只是花了钱,是消费者身份呢?
关键就在于格局不同,被细枝末节所干扰,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更多的同路人产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