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过来,那引以为傲的强项和优点,恰好遮蔽了我的眼,而对应的弱势和缺点正以某种特别的身份给了我逃生的路。
借鉴一下别人的话,总觉得照见的是自己,怎么照都是。
手脚勤快,脑子愚钝,只会干,不会想,认知不足,短视会是巨大失误。
如果一件事,有人可以花一分钟干完,干好,那么花两分钟的,哪怕多一秒的,就得好好思考思考别人是如何办到的。
效率上,有人干的更高级,更聪明,更智慧,向他们学习,不该固守,进步和革新,是趋势。
觉得很懒的人,可能不是懒,恰好他们知道如何思考清楚再干,不蛮干,结果反而好。
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结果或者得到的答案,很不同,思维定式,制约性也大。
昨天就在琢磨一件事,跟那对冠军父母聊天,十多年前,在生意场,他们就能办到停下来十几年不赚钱,都可以搞定培养孩子高额支出。
两人全职陪伴,国内外参赛,每天训练,在北京的大量开支,十几年都没能间断过,年轻的时候就搞定物质基础。
这俩人得多有智慧,按照年龄推算,刚刚三十岁,人家就财务自由了,就算不是一生,至少过去的这十几年里完全可以。
他俩的认知水平,重新出山,都能秒杀一帮人。
按照过去十五年核算,往后再推演,算力高手。
现在儿女接力,这接力赛安排的,得够我想很久很久,冠军能差到哪里去,上下推三代,这父母当的,真智慧。
如果用倒叙的方式演绎发生的一切,我想我肯定惊讶于某个阶段的固执或者是执迷不悟,可是顺着走,还是会历史重演,所以,过去能调整的是汲取教训,避免未来重蹈覆辙。
时间意识起来了,最怕跟人消耗时间和心绪。
如果是没有意义,还浪费时间,还影响心情的,哪怕是多一句,过后都有巨大的懊恼,和心理阴影,真想一巴掌呼死自己。
检讨越多,就越是发现,保持距离,是明智,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句,那一个动作,会招惹别人,从而带来时间和心力精力的巨大耗损。
学会设置屏障,保护好能量,杜绝耗损。
节约时间,心力,精力,需要完成一生的长途跋涉,才能确保活着,体面到达终点。
常时间积累的问题,需要给些时间,慢慢铲除,用力过猛杀伤自己,常常想起减肥那段岁月,能成功,是因为遵循胖子非一日吃成,瘦了,也不能一日搞定。
聊天好多人,就减肥这个事,我是真经历过,也有心得,我看他们定个目标,瞎整。
二三十斤,定一两个月,最多两三个月搞定,能办到的极少。
不减还好,一减猛弹。来回折腾,身体都整坏了。
这事要想成功,第一步先搞定自己心理,深刻认知,有啥必要减,直到觉得轻而易举,秒秒钟办到,就容易了。
后面的,就是做个两年三年计划,慢慢来,一月标准掉一斤,健康又容易,两年三年呼吸一样办到。
我就这么搞定的,很稳定,还简单。
就是太简单,很少有人能听,总想速成。
哪有那么多速成,说是最快的方法,就是最难搞定的方法,看似最慢的,反而很快。
后来,我观察,这逻辑在其他方面也适用。
做事如果基础架构不健全,捷径一准是错误,根本不牢固。
倒是反过来,很快。就是地基先打扎实,上面就快,提速可以提得起来。
小事情都搞不定,上来个有挑战的,直接就压垮了。
遵循规律,遵循顺序,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