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决定辞职了,我想好了,工程师这个工作我不喜欢,也真的不想再做了。我要去做销售,我知道你们会觉得我不适合这个工作,但我知道自己缺乏什么,我还年轻,不能一辈子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过年时我和父母提出要辞去做了四年的工程师工作转战销售行业,不出意外也在意料之中,我得到了父母一致的担忧和不解:这个工作稳定安逸,工资也不错,重要的是适合你的性格,你怎么突然就想辞职去做销售,你知道做销售的压力有多大吗?还有你性子这么内向,自尊心又强,做销售可是要拉下脸面不断主动去和客户磨嘴皮子的事,和你现在搞技术的工作可是完全不同的,你可别一时头脑发热啊!
父母的担忧我理解,我想任何了解我的人都会诧异于我的这个决定,但我想说,就算是头脑发热也好,我也要咬着牙,冲着年轻有精力有拼劲,去逼自己一把,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改变和可能。
其实,我要从工程师转行去做销售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
因为就我而言,我真的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当初选择理工科,后面选择做一个工程师,都是为了“适合”我内向的性格,但工作几年下来,我发现这样一个与我性格合拍的工作,对我个人而言,正在慢慢地逐步将我封闭起来,逐步加剧我性格的劣势并吞噬着我。因为工程师这个职业的工作环境各方面都很稳定,慢慢的我就逐渐限定在这个工作圈子里――固定的合作同事,固定的交流模式,固定的工作场所,长此以往,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开始抵触与不熟悉的外界接触,害怕自己会遇到突发的变动情况,发现自己的能力圈和交际圈越来越固定甚至缩小,我知道,我必须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了。
很多时候,因为害怕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我们做选择时潜意识中都是以规避自己最害怕的为首要。这就导致我们的选择都会偏向于自己的安全区内――性格、软实力、硬能力等等,一旦突破这个范围我们就会认为这个选择方向是错的,因为它“不适合”自己,这样做的选择不能说错,但我不认为它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样做出的选择,并不是基于对事情的整体把握下,而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某项不足。
这样一来,如果你选择的结果落在了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范围内,那恭喜你,这样的选择就会有益于你的成长和进步。但如果你选择的结果落在了你本就有待改进的短板上,那我认为这样做选择恰恰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就像我,当初做工程师,并不是因为出于对技术的喜爱,而是为了“适合”自己内向的性格,为了避免与外界打交道。结果,固定、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反倒更“助长”了我内向的性格,使我整个人的交际能力和交际范围变得越来越固定化也越来越小。所以,为了扭转自己的性格,避免自己越来越固步自封,我决定打破现有的这种安逸,而销售是我目前可以想到的最直接、最强有力的炮机。
我也明白,这样的工作转变对于我而言意味着极大的挑战,因为在这个工作中,我所有的性格短板和能力不足都会暴露无遗,若想胜任销售工作,我就要做好拼尽全力去改变自己的准备,但我还是决定这样做了,因为我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