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轨迹总将那些风流人物在不经意间联系在一起,他们隔着遥远的长河彼此相望,命运没有将他们生在同一个时代,然而千百年后的人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将他们的事迹打捞晾干,试图从中比较出些许端倪。或许英雄不屑被比较,又或许被后人的比较亦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毕竟我们无缘见证那些辉煌的时代,我们只能在沉默里,缅怀醉里挑灯看剑的峥嵘岁月。
公元二三二年,项氏家族诞生了一个男婴,作为一直颇为勇武家族来说,一个男孩的降世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们给这个男孩起名为羽,当这个男孩被赋予这个名字的那一刻起,谁都不会想到,很多年后这个名字响彻大地,即使随时间流逝也依然光彩动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一个人要想扬名立万,总免不了伴随异象的伴随,而项羽的异象是和舜一样的重瞳,这就更为他传奇的一生增添上了迷幻的色彩。
在项羽小的时候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无论是不愿学习一人敌的剑术而愿意学习万人敌的兵法,还是面对始皇的仪仗说这可以取而代之,都看出彼时少年意气风发的志向与自负。巨鹿一战,项羽杀宋义,破釜沉舟,豪情胆气天下皆知,多少人一生穷极所能也无法到达这样的高度,至此项羽的生涯似乎都是完美无缺的。然而一个人能被历史铭记,终究不是因为他的完美,更多的是因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鸿门一宴,项羽放走刘邦,尽管被很多史学家在后来嘲讽为这是妇人之仁,可这大概也是项羽的可爱之处吧,他是像是侠客,英雄,而不是在政治漩涡中尔虞我诈的阴谋家。
他对刘邦定然是起过杀心的,然而宴席开始的一刻,面对这样的对手,去堂堂正正的击败,才是对于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造成了项羽最后的覆灭,亥下之战,帐外的楚歌勾起悠悠回忆,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将一腔豪情化作酸楚与不甘。乌江河畔,面对让他上船的艄公,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枭雄选择自刎与河边,一代传奇就此落下帷幕,他选择了一条最为悲壮的路,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依然可以与美人纵情相拥,在沙场驰骋千里。只是在此时,他留下的只有一声沉重的叹息。
乱世总是造就英雄,战国如此,三国亦如此,如果说项羽是真性情的大开大合,曹操无疑就是城府深藏的一世奸雄。乍一看两个人似乎是不同的极端,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与项羽少年成名不同,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声名颇差,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然而从他后来的经历不难看出,他早已将腐朽的东汉政权看穿,于乱世里韬光养晦,求得一朝鱼跃龙门的时机。或许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在历史上留下了“篡汉”的恶名。
然而那个时代,当你身处高位,又有多少事情,能够随你任性决定,这也是曹操与项羽最大的不同,纵然曹操也因一念之差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放走刘备,然而多年的官场沉浮证明了他比项羽更杰出的政治才能。
“唯才是举”的提出更是曹操最终成功的关键,他亦曾经历过失败,无论是官渡之战被逼入绝境,还是赤壁之战的狼狈逃窜,可曹操最终坚持了下来,他在不断的失败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项羽像是一个战神,因此他的人生容不下一次失败,而曹操在一次次滚打摸爬中,活成了自己最初不想要的模样,却站上了顶峰。尽管曹操有着虚伪的一面,但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胸襟依然值得称道。他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梦幻里,找到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道路。曹操是一个现实派,项羽更像一个梦幻家,他们二人折射出芸芸众生的模样,世人渴望曹操那般的运筹帷幄,直达山巅,却又在梦里,享受化身项羽的肆意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