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生日发了新歌,一首关于初恋的歌,大家听着歌便开始早恋的早恋、失恋的失恋。
这就是音乐和回忆的魔力吧。
即使我们相隔千里、地位悬殊,同一首歌,也能带给我们共同的情怀。
有些歌听来听去都只想唱给一个人听,有些词翻来覆去都只在描述一个身影。
可能每个人心中的歌单不同,主角不同,场景不同,但那种柔软的触动,却相同。
我是个乐感很差的人,听歌不懂技巧,只认感觉。喜欢的循环个十天半月也不嫌烦,不喜欢的听上几句就掉了耐心听完。听过这么多,我只喜欢一类歌——能牵动情绪的歌。
戴上耳机,世界只剩音乐和我之时,它能让我平静亦或感伤,甚至兴奋,能挑动思绪的弦,敲击神经元,用一首歌的时间,把我从现实中抽离的歌,都是我心中的神作。
好的音乐能解忧,能疗伤,能振奋,这些我都是相信的。而且,时间久了,音乐和现实能产生联结。譬如,有些歌响起,热腾腾的回忆就扑面而来,音乐变成了开启过去的钥匙,我们向前走,回忆留在原地,音乐则变成了随身携带小型时光机,甚至我们不曾感受过的,它都可以带给我们模拟。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英雄儿女》,“风烟滚滚唱英雄……”这首背景音乐一响起,看着那些英雄画面,年少的我便觉得胸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就好像,每次看奥运会,运动员们站到最高领奖台,国歌响起,我经常跟着眼眶湿润一样。音乐的感染能力确实是多维的,立体的。
感谢很多卓越的作曲、词人把故事和情绪编织进旋律,带给我们一场又一场绚丽的体验。也许有些人和我有一样的习惯,有些歌,只属于特定的人。或者说,某些人,时常让我们哼起某首歌。不知是习惯了听那首歌时想那个人,还是那个人的某些特质极符合某些歌,总之,他们在记忆里就这样成了姊妹篇。
缘起缘灭,那些人也许已经走远,唯有音乐和记忆,留在身边。
《等你下课》能集体触动我们,不仅仅因为他是周董,更因为,每个人的校园都曾美好的像伊甸园一般吧。
如此多写校园、初恋的歌和电影、书籍,我们翻了又翻,仍觉得不厌烦,好像怎么描写,都离自己的记忆还差一些。影片里塑造的那个翩翩少年,英俊白皙,比起自己的心底人,到底是差了一份光芒。TA再完美,终不是那个出现在自己世界,逆着阳光转头微笑的人啊。
每个人都觉得初恋很美,就在于那是第一次独立的对外出征,第一次把原本一个不相干的人打上独一无二的标签,天热时恨不得变成伞,天冷时巴不得变成衣,想变成温热的牛奶滑过他的唇,想变成温热的风拂过她的脸。他痛你亦痛,她喜你更喜,不想占有只想挽留,想竭尽所能铺成浪漫絮成被,想变成盾牌拦下迎面的箭。无论告白与否,TA都深深烙进心里,变成了光,化成了热,想燎出一条路,同TA一起去展望全世界。
大家怀念着初恋,追忆着青春,有的是在想念那个少年,有的是在怀念自己,有的是在感慨当时的不顾一切和傻气。总之,不论在怀念着哪个,都说明,这些已经变成了回忆,我们,长大了。
18岁那年,等你下课的那个少年去了哪里?
那个好奇你耳机里在听什么歌的少年去了哪里?
默默陪在身边为你学早餐的那个少年去了哪里?
韶光易逝,想念如凌迟。如果时光器转动,你想去哪里?
我想去找到那个人,告诉他,希望你能坐在我身边,静静陪我听完一首歌,一首在我心底属于你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