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过很多教育孩子的建议,朋友们一开始会听,可是如果出现多次意见相左,则会终止于“你又没有孩子”。
的确,这世间很多专家都是经历颇丰才成为的专家,理财专家多都️有过失败的投资,婚姻专家多是离婚1次或N次的,心灵专家多是情感历过劫的。
我偏生就在蜜罐里,既没历什么劫,也没吃什么苦,外地读书三年,野外工地两年,回过头都可以讲成故事和诗,一些酒后撒的疯,亦不过是年少轻狂时的矫情。结个婚互相耽误了九年,离了婚调整了三个多月,和死神擦肩而过好几次,离开了体制自主创业……
我没有育儿的经历,可我的朋友们又爱和我探讨育儿,我天然超好的孩子缘让大家觉得该听听我建议,我的很多想法和建议其实皆因我在局外,我也听很多课程来丰富自己,我会总结我自己儿时的想法去和孩子相处,我对现在的教育诟病颇多……(每次探讨的时间一长,我依然会落得个你又没孩子,体会不了的结果)
一部《银河补习班》让我觉得痛快,对,就是觉得痛快,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边看边纠结,最后还是会选择遗忘,继续在择校、兴趣班、陪写作业的路上奋勇拼搏,殚精竭虑……
这就是我觉得人生很可笑的地方,一边深以为然,一边抗拒照做。“没办法”是最好的借口,“别人家也这样”是最好的镇痛剂,觉得无法特立独行力挽狂澜,就干脆随波逐流假装平庸,暗地里又拼命较劲,问其到底想孩子怎样,真不乏有怕输丢自己面子的。
我觉得邓超揭示了很多事实:脱责推诿不惜牺牲掉某个个人的旧体制、只为升学率的教学体制、是非不分的同仇敌忾、出狱不等于恢复身份的尴尬……
对升学率的极致追求,导致孩子觉得最好是上清华北大,这以后呢?家长最爱拿出来炫耀的也是考上了某某学校,然后呢?多少名校毕业甚至博士毕业的又被挤破头进入了体制,拿着3、5000工资,做着高中毕业就能做的事情,这又为什么?
逃避问题倒是不需要培养的能力,人人都能信手拈来,该去面对、去解决、去探索,也是人人都知道的答案。你呢?是纠结逃避地活着,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