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茶面积及其分布情形
武夷茶业全盛时期虽已过去,但今日吾人倘身屐武夷山中,偶遇一山一水之奇。莫不有茶丛繁殖其间,推多野草杂木竞相生长,茶丛已无生长余地,仅留老头伸嫩枝二三,叶则稀疏萎黄,足见全盛时,全山稍可利用之地概辟为茶园。若论风景较为秀丽之处,地稍肥润荫湿者,虽悬崖绝壁,岩主无不别出心裁,凿阶而上。于半岩壁或岩壑之处,砌石筑墙,移土以植。是以茶名之中常有名之曰“半天夭”“不见天”“过山龙”“石乳”“白吊兰”等,多系因地而名者(因此从我的角度看,觉得古代农作人的智慧在于把平常无奇处冠以奇绝,没想当初为了拓展茶地而选偏远险谲的地方竟也被后辈听的津津有味,传为赚钱的经典故事一改抹去品种的重要性)。盖从业者寻优探奇,务令茶以岩名,岩以茶名。但全山产茶面积素无精确统计,今年崇安县举办土地编查,武夷山各厂茶园虽经一番测量,惟恐茶丛过于零星难以精密,今就已丈面积统计,全山产茶面积共达六千零五十市亩(包括各岩厂附近茶园惟面积无多,而经开垦植茶,现已荒芜未经测丈者,据山老茶师数人相告其面积不下现有者半,以笔者所经之四十六岩厂实际情形而言,老茶师之相告该不为虚,如是则昔时武夷茶山面积当在一万市亩以上。
次就地形略述茶园(tea plantation)之分布情形于后:
武夷重要之产茶地多在山坑岩壑之间,产茶最盛而品质较佳者有三坑,号武夷产茶三大坑,即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是也。所产之茶称为大岩茶。为品茶家所重视,慧苑坑所属岩厂自坑口计起有桂林岩、青云岩、苓脚岩、幔陀上下厂,霞宾上下厂,水濂洞内中外三厂,慧苑岩东西厂,竹窠岩、景云岩、三仰峰等,倒水坑之天井厂亦系此坑之支流。牛栏坑,坑宽而短,兰谷岩、宝国岩属之。大坑口主要岩厂有神通岩、宝珠岩、天心岩之九龙窠等,其他岩厂垦辟茶园在此三坑亦属不少,惟茶厂厂址不在此三坑,故未一一列入。此外岩厂分布于九曲溪者,计有庆云岩、御茶园、文公祠、天游、桃源洞、品石岩、鼓子岩、白云岩等,分布在三坑两涧者有福龙岩、广灵岩、宝石东西二厂、玉华岩、佛国岩、碧石岩等上列溪坑所产为中岩茶,除此而外沿黄柏溪及崇溪属武夷范围内,如会仙、蜂窠、双凤等厂茶园尚不少,利用山脚溪边沙洲种植之洲茶,惟素不被重视。目前除三大坑而外大半荒芜(战乱)。属于山巅或平坡土质稍逊或地域较偏远者几全荒芜。兹就一九四一年各岩产茶量为根以估茶山分布情形如下:属三大坑者占百分之四十八,三涧坑占百分之十八,九曲溪占百分之十四,其他岩山占百分之十二,洲茶占百分之八。以茶树品种而言,水仙、乌龙以及较名贵者均产于山凹岩心之间,其他多为普通之菜茶。
【妞注】
林老时期的武夷岩茶虽然已经过了全盛时期,但不乏一批有振兴茶叶经济想法的才子先后投身武夷山,在1939年庄晚芳曾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也曾经是当时崇安初建的福建省示范茶厂的筹办者之一。同时期庄晚芳在武夷山组织开辟了数千亩茶园,为之后的闽茶复兴建立了基础。1949年后,林馥泉转制台湾。庄晚芳(在年龄以及阅历上庄是林的前辈)留在大陆。一个在台茶的研制振兴中起到孺子牛的作用,另一个则专门搞起教学科研。此为后话。这是个偶像经济的时代,对于粉丝来说如果在文章里只是狭义的记载一个人,而不强调时代背景,结果是会制造一种错觉就是:林馥泉很伟大,一堆只崇拜某个人的脑残粉随之产生。所以在整本书里,我更强调时代背景下诸多的茶学泰斗之间的微妙联系。
文中第二段就说了由于当时茶园荒芜,许多无人修改耕种导致杂木竞相生长,茶丛被抢夺养分,叶片稀疏萎黄。这句话我想特别好戳穿现在许多销售泡沫“野茶”“处女地”“荒芜茶园”,这些名词对于稍微了解茶叶种植学的人来说实在无稽可笑,即使在古代,古人在管理茶园的时候仍旧强调良性的伴生关系,适当的修剪,客土,是利于茶树的品质提升以及管理的。大概在这个时代文人骚客的仙风道骨总是要在“野”这个事儿上才显得不留于俗套吧。因为文理分科,理科完全注重数据以及专业性,文科就越发变的天马行空,意淫无限。茶自古就是农耕产物,求优产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林老书里记载,但凡可以利用之地概辟为茶园。去过武夷山的人,经常感慨很多在岩区域用一块块石头垒成的阶梯性抑或零散的茶地,先人都是以什么方法垒起上去的呢。于是拍照,感慨。我看了不觉奇怪,只是佩服先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农耕社会最为可贵之处。他们没有那么多矫情,诗意。只是为了在茶地有限的情况下,有更多的产量而不辞辛苦的垒石为地,客土种茶。这些险谲地方所栽种的茶树,被先人用各种地势特点以及此地势中伴生的植物命名。曾经看有人把石乳奉为什么佳品,弄一个离谱的价格出来,以彰显品饮之难得,尤其显得荒诞如喜剧般。原来的真义随着后人的不断揣测发酵,让本来简单直接的出发点倒显得俗气了。
林老这节里面特意强调了岩茶的命名原因。很简单的八个字。茶以岩名,岩以茶名。在这些地方种植的茶树,先人只是单纯的按照栽种地特点,或者岩所在名称命名,但最终在茶进入销售环节后,商业化的描述让所在岩区因为茶的名贵而闻名。岩种茶、商贩茶、茶价高、岩得名按照这样的次序就形成了。至于消费者的追捧,真正喝出来好坏差异还是荷尔蒙消费另作他论。
而我更多关注的真正的种植学以及生物学原理。武夷山多样化土壤,多样化生态环境导致的茶叶变异。茶作为一种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亦有两种含义。对于有性繁殖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条件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对于营养繁殖的果树等作物,是指不同品种(基因型)间的相互授粉,又叫异交植物。),在整个山野间,物种越多,变异性越强,越增加了岩茶品质的多样。
日本茶叶之所以口感单一,完全因为在茶树育种中品种基本不存在变异品质才显单一,韩国的茶钟本来存在多样性,但由于14世纪的时候地方对茶园的大面积破坏降低了之后的遗传多样性。能跟武夷山茶中多样性媲美的就是云南茶区了。云南的物种多样,在异花授粉阶段,会导致云南茶种的各种变异反应。多样化还体现在海拔以及纬度特征上。概,如果武夷山跟云南属于同纬度同海拔的话,物种相似的情况下,茶叶是可以存在对比性的。只是武夷山,云南海拔以及纬度物种分布完全不同。所以在茶种上,无法说明孰是优劣,除非出于商业目的的树己排它,这种情况不属于探讨范围。就像蓝山咖啡曾经被热炒,但作为咖啡原产地起源于非洲,人们知之甚少。事实上,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出产全世界最好的阿拉伯种咖啡。土壤、气候条件以及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度,使非洲很多国家为咖啡的生长创造了理想的环境。 据最新数据,埃塞的咖啡种类统计变种为11600种。如果都像武夷山岩茶一样炒作的话,市场消费者一定会觉得茫然,茶树品种的种类多,但能产量稳定,质量好,耐病虫的才是根本。 曾经看许多人在解读林老这书的时候,出发点就是为了找名词,灌名义,得利益。此处只能用:呵呵,这个语气词代表我的态度了。
林老所统计的武夷山茶园面积大概可能只是官方面积,私下茶农的栽种是很难统计完全的,这也是农业社会的特征之一。
就地形略述茶园,我只贴图一张。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