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群人的文化疗伤

清明节,一群人的文化疗伤

去年上映的影片《寻梦环游记》中给我们给出了墨西哥人对死亡的定义:“当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的时候你就会真正的死亡。”

当时泡子在看到这一段话的时候感到非常震撼。对于先人的尊敬,早就不分国家与文化。


清明祭祖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宋】高翥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现在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也是一个习惯遗忘的社会。

作为一名自媒体的从业者,泡子的感触尤其深。

每天我都会下意识的看看今天的热搜,看看有没有什么话题是能写写的,看看有没有什么是能引起大家兴趣的。但是泡子也发现,所谓热搜其实只是“热”一时,在当天还可以作为谈资,过几天便会被遗忘。而久处在这样一个容易被遗忘的社会,我们才会更加的体会到亲情的可贵,更加怀恋那些离世的亲人。

而清明,就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一个用文化来疗伤的机会。

对父母的愧疚,对亲人的怀恋,对爱的渴望,信任的缺乏,此般种种都化作了一项简单的仪式——扫墓。

细雨纷飞,我们撑把伞踏上先辈的泥土,找寻失去的回忆。

我们沉默着怀恋,想起了墓中人生前的种种,也想起了那时候最简单的自己。以此来给自己疗伤,来消解久处社会的孤单,找到最初的自我。也通过这种有规律的探望,再次找回了与逝者的情感联系。


清明踏青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高翥 

黄昏时分,只有狐狸还卧在坟冢上睡觉。扫墓归来的人在灯前有说有笑。对呀,人生在世就是应该有酒就喝,有福就享。你看那祭祖的酒可有一滴流到阴间呢?

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清明节与中元节和寒衣节不同,少了一份肃穆与哀伤,多了一份欢快与阳光。

清明前后阳光照射到黄经15°左右,正是万物复苏,一年中最有生气的时候。清明也成了最有灵性的“鬼节”,这一天我们可以去祭祖、上坟,也可以去踏青、荡秋千。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离别,因为在古时,很多时候离别就意味着永别。而死亡就是最惨痛的离别,正所谓“生离死别”。所以中国人对死亡的重视也是在各国、各文化中罕见的。

中国人重视离别,重视死亡,却不意味着会沉溺于这种哀伤中无法自拔。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从来都是以治国齐家为任的,从来都是实干家。

所以清明时分,我们在怀恋逝去亲人的同时也应抓住大好春光,外出踏青,这也是给我们疗伤的一部分,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态度。

清明思人

又是一年清明,独身在外,以此文遥寄相思。

望故乡亲人安好,望逝去的亲人安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要说清明节,首先就要说说清明节的来历了。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
    七哥呀阅读 2,060评论 1 17
  • 清明节和《清明》诗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或4日...
    天涯彼林阅读 1,466评论 1 23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
    屈冰阅读 3,917评论 36 55
  • 每次给弟弟打电话,都在下午或晚上。中午他特别忙,即使打通,他总是说,等一会我给你打过去。这一会儿,可能半个小时,也...
    雨晴天空阅读 720评论 16 23
  • 偶尔打开一期《开讲啦》视频,节目中那位一脸慈祥,精神矍烁的92岁老者一下吸引了我的兴趣。通过他的娓娓之声,一个伟大...
    乡语阅读 1,00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