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清明》诗

               清明节和《清明》诗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或4日或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即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无一定论。据说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我觉得可能更早。从上面古人对清明的定义看,清明就是春天的节日,是真正的春天到了。气候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嫩芽转绿,百花齐放,天气清澈明朗,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古人更知道休闲和欢乐,趁着清明这个节气就过起了春天欢乐的节日。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其实古人很会生活,他们很重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然后去荡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荡秋千。这一天,妇女们玩得十分痛快,因此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如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以增添生活情趣。因此,踏青游春乐春才是真正清明节的内容。

        现在,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扫墓,而且似乎更为重要。扫墓是人们认祖归宗的纽带。一个本身游春乐春的节日和祭奠先人追思逝者的沉重活动结合起来,使之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节日。清明为什么要扫墓呢?这就要从已经消逝的寒食节和上巳节说起。

        寒食节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很多人认为寒食节来源于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其实不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因此很早的时候就叫“禁烟节”、 “禁火节”,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这司煊氏,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后来因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在晋地强化了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的习俗,并增加了祭扫等风俗。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还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祭扫等习俗又恢复起来,并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使寒食节成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最早的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此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等。这种上坟扫墓的习俗,唐宋以后逐渐融入到清明节中。

        上巳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与清明节也隔得很近,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因三月初三多逢巳日,后来固定在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上巳节是古时举行“祓除畔浴”和求子活动的重要节日,是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这种活动远在殷商或更早就已经形成了规模或定制,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畔浴。”《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因此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除”,也叫“祓禊”,其作用与其说是驱邪避灾,还不如说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转暖,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因此,上巳节实际上是古人迎接春天的狂欢节日。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人也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是繁衍后代的最好时节。“祓除畔浴”之后做什么呢?踏青出游,求偶交配,乃至“野合”。《诗经•郑风•溱洧》中就有生动的描写:“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因此古时上巳节有些地方也称女儿节,是汉族少女施行成人礼的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淡化,求子的主题得到强化,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祭祀高禖(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此种风俗唐以后受到礼教的压制,但春游和祭祀的习俗融入到了清明节中。

       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相隔很近,相互纠结,尽管主题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也都是迎春游春乐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习俗的演变以及文明的进步,上巳节和寒食节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的人文精华却融入了清明节,使清明节具有了更鲜明的特点和更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现在,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是扫墓和游春,乍看起来是一对矛盾的主题,一方面是沉痛的追思先人,一方面是欢乐的游玩春天,但实际上却是无比完美的结合。中国人讲“礼”,知恩图报,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欢乐季节里,我们先追思先人,缅怀他们的功绩,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大千世界,然后乐春,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清明是美丽季节里的美好节日。歌咏清明就是歌咏春天,歌咏清明就是歌咏生命。清明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既有上坟的悲喜交集,也有游春的欢乐和愁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以下几篇是我比较喜欢的清明诗。

       最广为流传的清明诗当属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学界基本上肯定是一首伪诗。第一,这首诗很可能不是杜牧写的,第二,很可能不是为清明写的。因为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过去杜牧各种各样的集子里从来没出现过,后来突然冒出来,说是杜牧写的。这首诗最早的时候也不叫《清明》,叫《杏花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找酒喝,并不是一个人去上坟,心里悲悲泣泣,且不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主要是他不是去上坟。上坟主要是要带着酒、肉,祭过祖先的肉叫“胙肉”,祖先喝过的酒叫“胙酒”,这些酒肉是不能浪费的,一定要吃掉。所以唐代形成的习俗就是先去祭祖,然后把这些酒肉吃了。写这首诗的人如果是上坟应该自己拎着酒,不然是违背常理的。所以这首诗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杜牧的,也不是去上坟。无论学界怎么说,这么多年了,诗与杜牧已融为一体,我们还是就当它是杜牧所作的吧。

       这首诗最精彩的地方是“欲断魂”,最传神的地方是“牧童遥指”,最迷人的地方是“杏花村”。有意思的是后来还缔造出一代名酒“杏花村”。

       最凄凉的清明诗当属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这首诗极尽所能地渲染了旷野荒冢萧萧暮雨乌啼鹊噪的凄凉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让人无限伤感和悲凉,真是凄凄惨惨戚戚。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最美景色的清明诗是唐代温庭筠的《清明日》。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是个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微风细雨,嫩芽转绿的好日子,没有思古的忧伤,没有怀旧的愁绪,有的只是“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最洒脱的清明诗当属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人的心胸是多么的坦荡与真诚,看透世间的万事万物,大有佛家禅语的意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们祭奠祖先时烧掉的纸都成了白蝴蝶,日落后狐狸依旧睡在坟冢之上,过完清明的儿女们没有了白日的庄重,依旧嬉笑在灯前。最实在的一句话是“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吧,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

        最有闲情雅致的清明诗是宋代王禹俏的《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诗人清贫,无花无酒,只能乞来邻家的新火,燃灯读书,萧然度过清明。然而诗人是多么的闲情雅致,虽然家徒四壁,但有一屋书香足矣。其实只要内心安于平淡,每天都是自在的日子。

        最有哲理的清明诗是宋代黄庭坚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诗人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无论智慧贤愚地位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正如“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但人生的意义还是有所不同,诗人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