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大学就读过,但是实在没能读下去,觉得太过于无聊,就两个大老粗讨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描述的东西都太基础,实在读着没啥意义。
最近想对欧洲哲学的起源有些了解,同时对于时代局限性有了新的认识,可以更好看待书中的一些当初认为“幼稚”的想法。所以又买来从新翻一遍,有新的感悟。
前言就告诉你,年代久远,公元前400年左右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话,在后出版的各类版本中不断加入新的观点和对话,并不一定都是当时的内容(有点像《论语》《老子》也未必是原版)。
这本书其实主线是建立一个理想国度,但确实有点过于繁琐,阅读感不是很好。当初想不通的很多问题,现在很好解释,只挑几个其中有趣的观点和大家分享,稍微也让自己有一点点哲学的思维方式。
钱有什么用?
“针对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可以让他们不再故意或是被迫骗人,不用对各类未知的危险风险胆战心惊。能够安然的生活或许就是钱财对于人最大的用途。”
简而言之: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再害怕众多未知的风险。
什么是正义?
其实讨论怎么建立理想国的原因就是无法正常讨论什么是正义,要先用理想国度做个背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人性其实源自于他所处的社会和国家。但很遗憾,我相信很多人看完全书也会觉得他没有讨论清楚这个问题。特别最后用后世说的方式告诉大家为何要正义,,对于我们这种无神论的民族不是特别适用。
一开始它就讨论了十多页,但也没有讨论出正义的意义究竟为何,它可能更想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的正义都只属于每个人而已。想起之前看的《乌合之众》里提到,人们都会为模糊笼统的词语所兴奋,认同。可是似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民主”。
可能就如同书中所说,我既不知道究竟什么可以称之为正义,更无从知晓正义是否是一种特种,拥有正义的人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
在初期柏拉图和好友讨论中,正义的观点第一次被认可定型,大致指正义就是,是什么人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干涉他们的工作,破坏社会的和谐。让整个社会更加流畅运行的事就是正义。
什么是善?
过去一半,正义没有解释清楚,又开始解释善。突然我们发现善也很难被人理解。
突然苏格拉底用一种很形象多说法来形容人的灵魂。人的灵魂好比眼睛。当白天它注视被真理所照耀的对象时,它就清楚可以看到他们,了解他们,理智从此诞生。但是,那些真理照不到的失误,那些暗淡的事物在它眼前就模糊了起来,它对于它们只有变动不定的意见,仿佛失去了理智。
苏格拉底所谓的人性是阴暗的,当然西方绝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不然也不会有耶稣上帝等等人物来救赎他们。他一直在讲人一定要不断被善的事物所引导,不然必将堕入黑暗面。特别是其中提到越是聪明智慧的人,在求而不得的道路上最可能黑化成为一个恶人。
其实我看完全书的感觉就是,善恶的模块、如何做一个好人的模块讲的真的不如我们同时代的孟子。其实我们中国讲的也是人性本恶,只是我们误把“人之初,性本善”以及佛教本土化歪解的影响才是如此。其实此话的真是含义更可能是,人之初,人应不断向善。孔孟在书中几乎没有提到人本来就是善的概念,提人本恶倒是不少。想想当初自己还为了这个作为标题在大学辩论也是搞笑。立论就毫无根据。
孟子讲的人并不是要不断被善的事物引导,而是人需要有一种“强势人格”。不是不断刻意抵制诱惑,而是自然而然做出自己的选择。
首先要自强不息,不断向上,而不是随波逐流放弃自己,自满自足现状。
其次坚守本心,不被各种社会侵蚀,自我发生异化。因为人在社会的竞争下,善心会有所退化的,类似于“人种进化论”理论在很多人心目中根生底部,只要是对自己有利,会有无数的衍生想法支持他们去欺压“弱势”人群。 所以人要不断清洗自己内心的恶,不忘初心。其实“幼稚”并没有什么不好,我还没有见过“成熟”的优点,我只是看到了成熟的种种好处。
最后孟子提到理解包容,类似于后期进化为王守仁悟出的心学。理解每个人,每个国家,社会的处境,知行合一。这样就不至于做一个社会的“喷子”。当然这个境界大家都有,只是很难保持,毕竟头脑发热常有。不断提升吧。
总之,我会觉得孔孟对人性的解读要比西方好很多,尤其是孟子。
书中还提到比较有意思的比如人有三种快乐,最快乐的是学习知识,其次是获得胜利和荣誉,最次是得利,财富。每种人会享受各自固有的快乐,但是享受知识的快乐,会比其他两项多很多。不过现代估计成谜于金钱的快乐都很难自拔的人应该是挺难的。不过最近这类报道还是挺多的,说某某演员不接烂戏,专心演话剧专研演技,所以多年不红。我相信最求第一种快乐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书还提到4中国家的模式,和其中统治者是否快乐,这部分也比较有意思,但是涉及政治不方便展开讨论。
最近天有点冷,注意保暖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