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对自己不满意的时侯,看看这本书。
作者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拥有14年心理咨询经验。本书依据得到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编撰而成。
陈海贤老师从五个层面构建了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分别是行为、思维、关系、变化、人生阶段。
第一章:开启行为的改变
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需要开启行为的改变,因为行为是显性化的自我。在这一章中,作者介绍了实现改变的四个原则:检验人生假设、小步子原理、培养“环境场”、以及情感触动。
检验人生假设:所有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对人生的一些重要假设,要看见心中的假设,然后进行验证和改变。
小步子原理: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的好处,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培养“环境场”:创造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情感触动: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发生。我们平时经常会被恐惧、焦虑这类消极情感触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这类积极情感触动,在情感触动中,核心是要用爱来驱动自己的改变。
第二章:推动思维的进化
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除了要开启行为的改变,还需要推动思维的进化。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从保守僵化变得灵活而有弹性的过程。
防御型心智模式: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这三种思维通常是同时出现,它们的核心特点,就是用抽象的思维方式阻止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并让我们与世界的互动逐渐停止。
成长型心智模式: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思考行动的控制的两分法、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
防御型心智模式会让人无法与现实有效互动,从而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与此相反,成长型心智模式则推动人们不断创造,与现实发生互动,从而实现心智的自我进化。
第三章: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在关系中,会有都是你的错、都是我的错、关系的纠缠等不健康的关系,如何建立健康的关系呢?需要从个体视角转化到关系视角,并用课题分离的方法解决人际难题。
第四章:走出人生的瓶颈
人从来不是静止的,总是在不停地发展和变化。如果关系的视角让我们把自我跟他人相连,那变化的视角就会让我们把现在跟过去、未来相连。
转变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转变从结束开始,进行原有环境,原有身份,原有目标的脱离。结束期之后,迷茫期就来了,旧的生活已经过去,而新的生活还没有到来,这段时期,貌似无为,却蕴藏着未来自我诞生的种子。迷茫期之后,就会进入重生,重生依靠的是生命本身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常常会在生活遭遇限制和挑战的时侯迸发出来,并和生活现实相结合,使我们的人生产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第五章:绘制人生地图
本章从人生阶段的视角来看待自我发展。
人生发展阶段: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
青春期:如何确立身份认同。在这个阶段,阻碍我们发展的障碍,是我们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以及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亲密感的建立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生活里不只有我们自己,还有别人。
中年期: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害怕衰老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障碍,需要用繁衍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人生课题,繁衍,除了发生在家庭领域,也发生在工作和社会领域。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说,无论一生是否顺遂,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我们都能把它作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接纳下来,接纳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独一无二的。
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心理上的危机,如果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我们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更成熟的心理品质,人生也会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没有度过这个危机,它就会在下个阶段重现,提醒我们补课。
五个篇章,从行为的角度看自我发展,从思维的角度看自我发展,从关系的角度看自我发展,从变化的角度看自我发展,从人生阶段看自我发展,随着我们对自我发展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本书已接近尾声,它不是结束,而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启发,让我们愿意突破自己,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