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17--《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打卡117(四月第一周)

                     读书笔记117--《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2020年2月10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95分

                                                                                                                                           陈海贤

       心理学的书,大多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理论,而陈海贤的这本则不然,既有理论内核的“道”,更有学会就用、用了就管用的“术”。“奇迹提问法”、“培养场”、“控制两分法”、“课题分离法”等等,都值得我们马上学、马上做,当然也大多马上有效。‍

 ‍      鲍勃·迪伦说:“‍‍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而陈老师的书,可以帮我们走过很多路、避过很多坑,这也是今年第一本95分推荐,写了8千字的感悟。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而‍‍在路的前方,‍‍你会看到等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一、行为的改变

      1、拿回选择的控制权

 ‍‍      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有拖延,‍‍逃避工作压力的时候,也同样做了选择。‍‍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被“卡住”时,‍‍一定会停留在原地。‍‍而原因有两个:

‍‍       第一,误以为只有按照理想状况作出选择才算有选择,‍‍如果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我们必须明白,选择要基于当前的现实,而不是头脑中的理想,‍‍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未来的结果,而是此时此地的行动;

‍‍       第二,‍‍不愿承担对自己的责任,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通常假想了一个施害者和一个受害者,‍‍当我们觉得‍‍没有‍‍办法选择时,‍‍是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并借此把责任推卸给了假想中的施害者。‍‍这样,我们的负罪感就降低了很多。

‍‍       不是考虑谁对谁错,‍‍更不是一味责怪自己,而思考有用没用,‍‍是拿回主动权不二法门。‍

 ‍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资讯室里放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他都会拿出这根三面柱,问来访者:‍‍你想谈什么呢?‍


      2、改变与期待

‍       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的体验它。‍‍如果只是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3、心理舒适区

 ‍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不是所有的舒适,‍‍都是舒适区,‍‍而是我们熟悉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的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是熟悉应对方式带来的控制感,‍‍是这个控制感让我们难以改变。‍‍这也是我们在行为上难以摆脱旧经验、接纳新经验的‍‍最关键原因。‍

‍       自我发展之问?

‍‍       什么是当前最让你感到焦虑的事?‍‍你用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来处理这种焦虑?

      4、检验人生假设

‍       如果我们要学习游泳,‍‍既不能只在岸上熟读怎么学游泳的书,‍‍也不能要求自己一下子跳到深水区——‍‍这样就被淹死了。‍‍改变也是这样,‍‍它是一种支持性的探索,既需要勇敢,也需要安全和可控。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一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试点与试错的根本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蛇口模式”、“深圳模式”、“自贸区模式”等等的迭代而来,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亦然。(标注1)


      5、奇迹提问法

‍‍       奇迹提问法是心理治疗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提问方式,‍‍它看起来简单,其实有着精巧的设计。‍‍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而奇迹提问法则是深谙此道。

 ‍      所谓奇迹提问法,就是问出:“假如奇迹出现了,‍‍你所顾虑的‍‍制约元素都‍‍没有了、事情已经成功了,回头看,一开始‍‍会发生什么?”

 ‍‍      用奇迹提问法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他实现,这个策略就叫小步子原理。‍‍改变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和心中的大象正面对抗,而是需要绕开它的防御机制。‍‍小步子原理就是绕开这种防御,帮助我们行动的方法。‍

‍‍‍‍       小步子原理‍‍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的主张:“‍‍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远方,‍‍担心的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着他,‍‍平静的说了三个字——‍‍看脚下。”(标注2)


      6、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      接纳自我有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以为接纳自我就是不改变。

‍‍       第二个误区是,把接纳自我当作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接纳自我其实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什么呢?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二、思维的改变

 ‍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作为成年人,我们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会理会我们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       马丁·塞利格曼‍‍用小狗所做的“‍‍习得性无助”实验,‍‍让人沉思。‍‍是从C笼子里跳出,‍‍还是在B笼子里哀嚎,‍‍都是自己的选择。‍‍而习得性无助,‍‍是抑郁症的根源。

      1、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解决问题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什么样的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要素。


      2、控制的两分法

 ‍      控制的两分法是把目标变成行动的好用法门。‍‍控制的两分法:‍‍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企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前半句的意思是专注精进,‍‍后半句的意思是顺其自然,‍‍只有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才是既保持积极上进,又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

‍       大部分人的烦恼都在于妄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却不对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权。

 ‍‍      控制的两分法的第一步,是思考担心的事情里,‍‍哪些自己是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      控制的两分法的第二步,是‍‍把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3、倾听

‍‍       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

 ‍‍      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心里,而在别人心里,所以才需要提问。‍‍而一个不好的倾听者,‍‍他的心里会有很多答案,‍‍他觉得自己早就知道别人要说的东西,‍‍所以听到的永远都是他自己想的,没什么意外。


     三、关系的改变

      1、别人与自己

 ‍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言语上要求他,‍‍而是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的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      一段重要的关系,‍‍当双方都在说:“都是你的错”的时候,‍‍让我们回到自身,‍‍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这是突破对错思维最直接的办法。‍‍因为你是系统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你有了改变,对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       你也许会觉得憋屈:‍‍凭什么让我改!‍‍其实你并不是非改不可,‍‍关系是可以破裂的,‍‍如果一段关系真的让你不舒服,你可以离开。‍‍但是,如果你愿意改变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这代表这段关系对你很重要,你很珍惜它。‍‍如果面对一段重要的关系,你一边说自己珍惜它,一边不愿意改变自己,‍‍反而一次次试图让对方改变,‍‍哪怕你的经验早就证明这样做没有效果,‍‍那‍‍这就是你的错。‍


      2、边界

       边界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就像两个鸡蛋都带着自己的壳,‍‍无论你多想跟别的鸡蛋亲近,‍‍也只能期望成为“一个篮子里的鸡蛋”,‍‍而不能期望成为“同一枚鸡蛋”,‍‍如果挨得太近,容易鸡飞蛋打。(标注3)

 

      3、人际纠缠的两种破法

 ‍      任何亲近的关系,‍‍家人、朋友、情侣、上下级,‍‍都可能出现纠缠。‍‍这种关系的纠缠,最初都是‍‍从对彼此很深的好感和很高的期待开始,‍‍慢慢的,这种好感和期待就变成了‍‍对对方的要求,‍‍而对方总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两个人之间还是有怨气,‍‍互相指责。‍‍最后,一段良好的关系,因为靠得太近,变成了相互伤害。‍

 ‍      怎样才能不陷入这种纠缠呢?

‍‍       第一,‍‍从循环中任何关于“我”的环节入手,‍‍都可以‍‍打破这种纠缠。

 ‍‍      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我们既不愿意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拼了命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自己。‍

‍       原谅不是给对方宽容,而是给自己空间。‍‍给自己空间摆脱关系的纠缠,发展自己。也许,‍‍这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第二,“课题分离”‍‍来解决人际难题。

‍‍        人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主要根源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课题分离,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       课题分离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的理论。大意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只负责把我的课题做好,而你只负责把你的课题做好。‍‍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谁就该负责。(标注4)

‍‍       例如,‍‍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那从课题分离的角度思考:表达需要‍‍是我们自己的课题,而别人接受还是拒绝,‍‍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探测他人需要的敏感雷达,‍‍而是要看到自己的需要。‍

 ‍      例如,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那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理解:别人遇到困难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事,‍‍可是接受还是拒绝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拒绝起来有困难,就抱怨同事不该提请求。‍‍如果我们拒绝请求,别人怎么评价,那又是别人的事了。它‍‍他既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不是我们能剥夺的。因此,‍‍别人怎么评价我们,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       控制的两分法是‍‍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妄图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课题分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控制两分法,‍‍因为归根到底每个人‍‍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别人的事情留给别人操心,‍‍我们也许就不会担心别人的评价。‍‍那些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和羁绊,就不会让我们困扰。


      4、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      自我在人际关系中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他人阶段和独立阶段。‍‍只有进入独立阶段,我们在关系中才能实现自由。‍

‍       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别人只是观众。

 ‍‍      第二阶段,他人阶段。‍‍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标志,一是‍‍你‍‍让他人决定我们的行为,二是‍‍难以忍受与别人的差异。

‍‍       第三阶段,独立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课题,‍‍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还能理解他人,同时尊重自己。‍

‍‍       例如,‍‍一位年轻的时候,经常在街头跟人打架的混混,后来慢慢“弃武从文”,‍‍变成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他说:年轻的时候如果有街头混混来惹我,我一定跟他干一架,‍‍可是现在有街头混混来惹我的话,‍‍我拍拍屁股就走了。‍‍问他为什么,他笑笑说:“‍‍不值得而已”。‍

‍       为什么他会把逃避视为一种成熟?‍‍因为以前打架的时候虽然英勇,但他的行为来源还是混混,‍‍可是现在不同了,‍‍他有了选择的权利,‍‍他既可以选择跟混混打架,也可以选择离开,‍‍这种选择的自由就是成熟,‍‍混混的挑衅不能影响他,‍‍他有他自己的行事原则,‍‍他知道怎么做对自己好。‍

 ‍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勇,是认清现实之后还能热爱现实”。‍‍这句话也适用于人际关系的准则。‍‍当我们内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态度变成我们行为的主导时,‍‍我们就获得了一种主动,‍‍对自己负责的姿态,‍‍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成熟起来了。‍‍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就是君子遵循内心的规则行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像自己平时经常所讲的,倪瓒所言:“‍‍一说就俗”。

‍       自我发展之问?

‍‍       你是否陷入过这种情境:‍‍为了反抗他人的要求,或者表达对他人的不满而做出行动,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在这种情境下,‍‍反抗是否是摆脱这种现实的唯一方式?‍‍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又是什么?你如何才能得到它?


      5、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      没什么关系是绝对的,‍‍只要别让自己过得那么苦就好,‍‍更不要明明是让自己过得这么苦,还去怨别人。

‍‍       莫尼卡·麦戈德里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你可以再次回家》,‍‍这本书写的是:‍‍只有离开过家庭的人才能选择回家,‍‍同样只有在关系中独立了,‍‍我们才能以成熟的姿态真正自主的‍‍投入一段关系。‍

 ‍     分离从来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自发自愿的选择才是。


 

    四、走出瓶颈

     1、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      如何才能不迷茫?那就找到自己的意义感,‍‍迷茫源于意义感的缺失。

       意义感有两个重要来源:

 ‍‍      一个是目标感。‍‍人是通过有价值的目标,‍‍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的,‍‍如果没有目标,‍‍工作和生活都会变成一种凑合的状态,‍‍有时候人就会变得空虚,‍‍缺少力量。

 ‍‍      另一个是人际关系。‍‍事实上‍‍人的意义感是在关系中编织出来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很孤独、‍‍缺少亲密关系,‍‍不知道谁真的在乎我们,我没有真的在乎谁,‍‍我们同样会觉得空虚和无聊。‍

 ‍      那如何不迷茫,‍‍找到自己的意义感,答案就是抓住这两个方向进行探索。陈海贤在书中举了褚时健很长的一段来做事例,让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窥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我只将其缩写成一段,但颇感兴趣,择日要延伸阅读《褚时健传》。

       ‍‍72岁的褚时健,‍‍从声名赫赫的企业家、‍‍亚洲烟王,‍‍突然沦为阶下囚,‍‍大女儿‍‍自杀。‍‍他身边的人——‍‍也许连他自己——‍‍都认为,‍‍他这辈子就这样结束了。‍‍坐了三年牢以后,75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有人请他去矿业公司当顾问,他回绝了;‍‍其他的卷烟厂请他重新出山,他也回绝了。‍‍他不想回到原来的行业里去,‍‍从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做了各种尝试,甚至还尝试了街头卖米线的生意,‍‍直到他回到自己年轻时起步的哀牢山,‍‍才决定自己要种橙子。‍

‍       当时王石去哀牢山看他,‍‍他充满信心的说:‍‍5年之后这些果树就能结果了。‍‍他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5年以后,‍‍他已经80多岁了。‍‍后来的故事是:他84岁的时候,‍‍褚橙开始在全国大卖,‍‍他从当年的烟草大王,‍‍一跃成为今天的橙子大王,‍‍这就是目标带来的意义感,‍‍帮他渡过了迷茫。‍

 ‍      巴西寓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当你全心全意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2、如何接受结束

 ‍      该怎么接受结束呢?‍‍去承认损失,‍‍去哀悼,‍‍去迷茫,去失声痛哭,‍‍然后固执的相信会有新的未来从生活中长出来,‍‍哪怕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未来。

‍‍       我们很容易对结束有一个误解,‍‍以为结束就是没了,‍‍就是某个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此消失不见了。‍‍也许一段关系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再也见不到他(她)了,‍‍但是结束并不意味着消失,‍‍关系会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是我们存在于这段关系中,‍‍现在是这段关系存在于我们心中,‍‍当我们从失去的关系中重生以后,‍‍就重新获得了这段关系,‍‍对往事的回忆里,‍‍它就变成了我们内心柔软的角落。

 

 

      3、转折期的选择

       选择要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例如我要选择成为一位园丁式的领导者,所以我选择了现在的路。这时候,我跟选择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首先,我的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不是我喜欢这个环境就应该坚持,不喜欢这个环境就不坚持。相反,环境,哪怕是不利的环境,都成了自我创造需要面对的现实,需要克服的困难,环境成了整体图景的一部分。其次,在这样的框架下,对风险的感觉也不一样了。以前,会把风险看作选择那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往往会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可能的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但把创造自我当做目标时,我们对风险的思考也会不同。

       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志向的方面考虑。


      4、创伤适应性

‍       很多事发生了,我们没得选。‍‍我们能选择的,只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它——‍‍是被它击倒、逃避,还是直面苦难,‍‍把苦难熬成珍珠。‍

‍       就像一所不牢靠的房子坍塌了以后,‍‍建造房子的砖头还在,‍‍我们可以用这些砖头‍‍建起新的、更牢固的房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重新看待生命中的选择,‍‍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在虚无中去创造能支撑我们的人生意义。


      5、英雄之旅

      《千面英雄》中,‍‍坎贝尔认为英雄之旅有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和回归。‍‍具体来说,一个好故事、好神话,‍‍就是一个听到召唤、投入召唤、‍‍跨越门槛、寻找守护者、‍‍面对和转化黑龙、‍‍发展内心的自我、‍‍蜕变、‍‍带着礼物回家的旅程。‍


      五、人生地图

‍       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说:‍‍在每个阶段,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矛盾‍‍和需要完成的人生课题,‍‍如果我们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课题,‍‍就会获得一种宝贵的品质,‍‍就像‍‍收集到一颗龙珠一样。‍‍如果没有完成这个阶段的课题,就会在下个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重新出现,‍‍提醒我们补课。(标注5)

      而在人生地图中,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是陈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两个里程碑。

     1、亲密关系

      如何才能真的建立起亲密关系呢?陈老师有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可以发自内心的作出承诺:

      “我承诺,即使会受伤害,我也愿意投入的去爱。”

      “我承诺,即使错过可能性,即使你不完美,我也愿意爱你。”

      “我愿意为我俩的关系负责,我愿意接受关系的种种限制。”

       有了这种承诺,亲密关系看起来仍然会有种种限制,可是因为这种承诺本身是自主的,这种限制也变成了一种自由选择。这时候,限制就不再是限制了。这种承诺当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你完成了这种承诺,那你就完成了人生这个阶段的课题,由此获得了一种宝贵的品质——爱。这种承诺本身,就是爱的形式。


      2、职业的认同

 ‍      在某种意义上,‍‍确立职业认同的困难与建立亲密关系的困难很像。‍‍工资、福利‍‍这些外在的东西,‍‍相当于爱人的颜值,‍‍而我们在工作中的感受,‍‍相当于在关系中,‍‍感受到的亲密感。‍‍在亲密关系中,颜值高固然好,‍‍但真正关键的是两个人能否建立起分享彼此的亲密感。‍‍同样,‍‍工作中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我们是否认同所做的事情。‍

 ‍      职业有三个层次:‍‍生计、事业和使命。生计代表的是一种‍‍被压榨、‍‍被逼迫、‍‍不得不为的关系;‍‍事业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稳定、‍‍互惠的关系;‍‍使命则变成一种我们为职业对象服务、奉献,‍‍甚至牺牲的关系。

       生计的状态通常会让人焦虑,‍‍因为不知道自己被社会接纳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自己能够为之奉献的是什么。‍‍而认同事业、使命,‍‍我们就被‍‍逐渐塑造成有技能、被需要、‍‍肯奉献的专家。‍‍我们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扩展了自我的概念。‍‍

‍       心理学家乔治·范伦特‍‍说职业认同有四个标志:‍‍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满足感就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镶嵌进自己整个的人生故事,‍‍让它变成整个人生故事中的一部分。例如把自己的“园丁式的管理者理念”,镶嵌进自己的中年、乃至老年的人生地图中。


      3、中年危机的面对

‍‍       如何应对中年危机?近期也许是因为临近不惑,所以留心了很多人对中年的看法:冯唐的中年是潇洒的再出发,曾国藩的中年是荷叶镇的寻涅槃,而陈海贤的则更有实操性。‍‍应对中年危机,陈海贤说‍‍最重要的方式是繁衍,‍‍除了家庭中的繁衍,‍‍工作和社会中的繁衍,‍‍对于走出中年危机也很重要。

‍‍工作的繁衍:

       第一种繁衍,‍‍是创造性的工作。“‍‍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这个世界我来过。”‍‍这就是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繁衍形式的意义;

‍       第二种繁衍,是传承;

 ‍‍      第三种繁衍,是回报社会的使命感。‍‍使命感是传承的深化和扩展,‍‍他会把繁衍扩展到我们不认识的人身上。‍

‍       无论是家庭内的繁衍,还是家庭外的繁衍,‍‍看起来都是一种单向的给予,‍‍实际上,‍‍繁衍也是一种互惠。‍

 ‍      年轻人在寻找身份认同的阶段,需要榜样和领路人。‍‍而老年人在面对衰老的时候,需要能够指导的对象帮助他们发展繁衍感。‍‍年轻人和老年人相互需要,这是人类发展出来的突破自我限制、传承文明的‍‍特殊形式。‍‍但不能好为人师,‍‍好为人师是体制内的毒药。‍‍要有核心传承、‍‍相互认可,‍‍绝不可给人提免费的建议,‍‍陈海贤本身很年轻,‍‍不知道他的方法‍‍可否解决中年人的局,‍‍寻高人,求教之。(标注6)

      4、老年期的人生整合

‍       斯多葛学派的‍‍塞涅卡说:“‍‍只有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过去的所作所为,‍‍才显示出它的意义。”‍

 ‍      如果在中年期找到了足够的繁衍感,‍‍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死亡。‍‍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关心的下一代,自己创立的事业,‍‍自己爱的、‍‍把生命寄托在上面的东西,都会延续下去。‍

‍       自我发展之问?

 ‍‍      你现在有什么烦恼的事情,试着从一生的角度思考,‍‍你会对这件事有什么新的看法和感受?‍

 ‍      假如你只有1个月的生命,在这个月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有1年呢?10年呢?‍

 ‍      在你心里,你理想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为了拥有这样的老年生活,‍‍你现在能做哪些准备?

 ‍      陈海贤在每一章的最后一篇文章,‍‍都会以某种形式否定前面的内容,‍‍让书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比如在“行为改变”的最后一章,‍‍他说不改变也是一种改变,接纳自我‍‍是很难的改变;‍‍在“思维改变”的最后一篇,他说:“‍‍我在前面所讲的都是局部的知识,只有承认它是局部知识,‍‍你才会去探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在“关系改变”的最后一章,他说:“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独立课题分离,‍‍但独立是为了更好的连接”。‍

 ‍      这本书是一幅关于改变的地图,它可能只是一幅局部的地图,有的地方还标注的不是那么清楚,‍‍甚至对于我们来说是有些是不对的。‍‍但有了地图你就可以上路了,‍‍知识的价值不是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引发思索的过程。

 ‍      想想10年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我希望自己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希望你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那时候我老了经历很多事,‍‍而你对人生也一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再谈谈关于自我发展的事。

‍‍       不是有一个“自我”在不断的发展,而是随着经历的顺境逆境、增增减减,‍‍这个发展的过程本身‍‍就叫做——自我,在这个疫情肆虐、利于自省的环境里,与君共勉。‍

                                                                                                                   2020年2月16日星期日

                                                                                                                                               徐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